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跨文化视野与女性文学研究


    早在2001年11月2日,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大会第31届会议就通过了《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重申应当把文化视为某个社会或某个社会群体特有的精神与物质、智力与情感方面的不同特点之总和;除了文学和艺术外,文化还包括生活方式、共处的方式、价值观体系、传统和信仰。从这样的理解出发,“跨文化”这一概念的内涵自然更是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对于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的主体来说,它不仅意味着在立足自身文化基点的同时有所跨越,纳入更为丰富的人文内容,而且势必要求我们的思维方式愈加多样,观察、分析事物的眼光更为深邃。就长期以来国内女性文学研究的状况而言,在跨文化理念的自觉及将其运用于实践方面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需要结合百余年来的女性文学实际而付出更大的努力。
    自觉建立跨文化研究视野
    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浮出历史地表”的女作家中,相当一部分人曾较长时间留学国外,经受了异域文明的熏陶。对于这些因着各种机缘得风气之先、最早突破闺阁传统迈入社会生活的女性来说,域外经历不仅开拓其生活视野,而且塑造了她们新的精神面貌和人生姿态,同时也很自然地影响了早期的文学实践。对此,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有学者进行探讨并取得收获,但此后在史料的进一步开掘以及深入细致的个案研究方面进展并不明显。应当看到,相当一部分女作家在成长过程中所接受的文化资源、立足的文学背景是复合型的,具有跨文化特征。这对于女作家个体创作特征的形成以及现代中国女性文学的建构究竟有着怎样的意义?迄今为止,这方面还缺乏建立在充分的个案考察基础上有说服力的理论分析和整体认知。
    改革开放后,中国作家走出封闭的文化环境,重新建立起跨文化视野。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陆女作家的跨文化写作颇为引人瞩目。中华血缘和母语文化传统在她们身上打下深深的烙印,空间位移带来的异国生活体验赋予她们全球意识和文化比较的眼光。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以及多元文化的交互作用,在她们的创作中有着鲜明的体现,同时也受到许多研究者的关注。与文学研究的其他分支领域相比,或许这一领域的研究者更早一些意识到,立足于两种或多种文化交叉地带的作家,其创作有可能产生某种新质;由此出发,形成了在跨文化视野中探讨研究对象的自觉。该领域研究起步之初,便首先注意到中国台湾、香港女作家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异质性;此后,研究者在“跨文化”思路导引下,进一步拓展到海外华文女作家研究。而无论中国港澳台地区的女性创作还是海外华文女性文学,其“跨文化”特质都是具有特殊性和丰富性的。多样的文化形态为女作家的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当然,她们的具体情况有很大差异。面对复杂的研究对象,跨文化视野的建立,一方面需要研究主体具有一定的知识、阅历和研究实践的积累;另一方面,其所运用的方法论系统应该是“开放的、立体的、多层次的”(饶芃子语)。
    就现状而言,北美华文女作家创作的研究相对比较充分,而其他地域则偏于薄弱甚或少有关注。这种状况与特定地区女作家的创作实绩及其影响力直接相关,自有其合理性;但从宏观来看,“跨文化”视野的展开毕竟需要从母语文学与世界文学更为丰富的关联出发,覆盖更为广阔的时空,为此有待继续努力。例如,海外华文女作家(不限于小说的)创作文体的探讨、女性双语写作的比较研究、女作家在国内与海外写作的互文性探讨以及跨文化背景下女性文学史观念的更新等,都是有价值的课题。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