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工人诗歌:那些真诚而粗犷的声音(2)


    2013年,秦晓宇将工人郭金牛的诗《纸上还乡》推荐给了第44届荷兰鹿特丹诗歌节,这首诗涉及了一些工人的生存境况。秦晓宇撰写了《共此诗歌时刻》一文,发表于《读书》杂志上,文中提到了《纸上还乡》的故事。吴晓波看到这篇文章后,写信给秦晓宇说,中国工人阶级是创造物质财富的重要力量。诗歌从来就有记录历史的传统,我们现在应该找到这根“线头”。
    于是,他们在讨论中产生了一个计划:不断地发现工人诗人,为他们编选一本工人诗典;把这些工人诗人的工作、生活和诗歌朗诵场景拍下来,以此制作出更多的视频内容,激励更多的人;根据这些素材,完成一部纪录电影,展现工人们色彩斑斓的生命。
    到目前为止,诗集《我的诗篇——当代工人诗典藏》的编选和影片《我的诗篇》的拍摄已经基本完成,将于今年6月左右同时推出。其中,影片主要聚焦乌鸟鸟、吉克阿优、邬霞、老井、陈年喜和已故的许立志6位诗人。拍摄地点有北京、上海、成都、东北、珠三角、长三角,也有充满浓郁民族风情的大凉山,以及河南的深山矿洞、陕西边界之地。
    秦晓宇说,我们现在越来越重视底层的发声,因为这些声音真的是事关社会正义与历史真相。恰恰是这些生活在底层的人,他们基于真实的所思所感,说出一些老实话、大白话,这在社会学意义上有很大的价值。过去也有社会学家或者新闻记者会带着自己的命题去做田野调查,但他们往往只能够写出那些可以清晰被感知到的东西。但生活中还有很多的幽微暧昧之处,还有很多复杂的莫可名状的东西,这些内容恰恰是工人自己的诗歌才能比较好地表达出来。
    通过多种媒体的宣传,工人诗歌引起了众多读者和批评家的关注和反馈。例如,赵勇认为,工人们自己动手,“我手写我口”,不必等待代言者捉笔操刀。从这些工人诗歌中,我们看到了主体性的苏醒,看到了个体经验的鲜活表达。李云雷认为,工人诗人以他们的探索与创新逐渐突破当前的诗歌格局。在这一新的崛起面前,我们有必要在新的经验与新的美学元素的基础上,探索更加适合当代中国人经验与情感的诗歌评价标准,也探索一条更加民族化与大众化的中国诗歌发展道路。
    工人诗歌是发自中国深处的声音,真诚而粗犷。它们很多时候是工人们自言自语的产物,但也盼望得到更多人的倾听。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