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历史的陈忠实(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03:11:15 光明日报 邢小利 参加讨论
他是一个拥有深厚的生活积累并对生活有独特把握、有深入思考的生活型作家 从作家的类型来看,陈忠实不是那种才华超群、想象卓异的才子型作家;不是饱读诗书、满腹学问的学者型作家;不是慧眼独具、思想深刻的思想型作家。总体来看,他是一个拥有深厚的生活积累并对生活有独特把握有深入思考的生活型作家。直到40岁以前,他一直生活、学习、工作在家乡农村,40岁以后成了专业作家,他依然住在乡村,直到50岁写成《白鹿原》,才住到城里。他说他是乡下人,他说柳青在长安农村深入生活14年,就被文坛津津乐道,他在农村生活50年却没有人提。在农村,他有两个身份,一是农村基层干部,一是业余文学作者。特别的身份使他养成了两个职业特点,基层干部身份使他对政治特别敏感,也非常关心,当然也有思考;农村业余文学作者身份一方面使他认识到自己在文学修养上有许多欠缺,另一方面也促使他对文坛动向特别是文艺思潮及其变化异常关注,注重文学创作、文学理论上的新动向、新观点和新方法。他的创作特别是《白鹿原》的创作,也有读历史包括中共党史、阅地方志得来的历史文化启示和人物、情节素材方面的收获,但主要的还是来自他对生活的掌握和深刻的生活体验。他既有一个村子(家庭所在地)的生活体验,也有公社(现在的乡镇)干部和区(相当于县)干部的经历,所以,他对农村生活的观察和掌握,是县、乡、村三级整体结构的观察和掌握,是对一方土地的较为全面、较多层面的观察和掌握。小说《白鹿原》主要写一个村子,但它有滋水县、白鹿仓,乃至省府领导的政治架构,县、仓、村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乡土社会,乡土社会应有的各方面的人物类型小说中都有了。这种对乡土社会全景式全结构的描写,与陈忠实较为完整的乡土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生活体验和这种体验中的生命感受(陈忠实称为生命体验)是陈忠实极为重视的创作经验。 “传”侧重传主一生的大关节,“年谱”则是年复一年的雪泥鸿爪,两者互为补充,以期接近真实的陈忠实 我和陈忠实在一个单位长期共事,对他的人和创作是比较熟悉的。他的晚年其实是寂寞的。我与晚年的陈忠实过从甚密,我在那个时候意识到了他在当代文学史上的价值和意义,提出给他写一本评传。开始他不同意。他认为带“传”字的就是“传”,他不同意所有人为他写“传”。其原因,一方面是他看到一些写活着的作家的“传”,因为有炒作嫌疑引起公开特别是私下的非议;另一方面,他认为“传”要真实,而活着的人都不可能做到全部真实,他有避讳,作者也要有避讳,这样的“传”必然是片面的。后来同意我写了,又嘱我“大胆写,放开写”。在写评传的过程中,我侧重“传”的部分,我的想法是,先把一些事实搞清楚,评可以慢慢来。真人真事,要还原一些真相是有困难的,评论更有困难。后人写前人的传或评论,优势是避讳少或者没有什么避讳,缺点是缺乏切近的经验和感受,凭着死的资料写,难免多了一些想象,多了一些虚构。今人写今人特别是写身边的人,优势自然是有切身感受,甚至有共同的经历,真实性强,有大事件更有细节,不会走大样,缺点自然是要避讳一些东西。关于陈忠实,我先后写了三本书,2012年出版了《陈忠实画传》,图片配文字,图片有历史感,也有现场感;书中附录《陈忠实年谱》,比较简略。2015年出版了《陈忠实传》。今年(2017年)《陈忠实年谱》单独出书,增加了很多内容,原来的年谱只有几万字,现在则有20余万字。“传”侧重写的是传主一生的大关节,“年谱”则是流水账,是年复一年、月复一月、日复一日的雪泥鸿爪,两者互为补充,以期尽可能地接近真实的丰富的陈忠实,并从中能读出某些关于文学也关于历史的某些幽微而丰富的信息。 (作者:邢小利,系陕西作家协会创研部主任、作家)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良师益友丹晨兄
- 下一篇:王富仁先生的为人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