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春秋笔法”研究的新创获


    中国古代文史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一套独特的概念、范畴,其民族特色便体现在这些富有特色的概念体系中。对这些文史概念、范畴进行梳理研究,不仅成为准确认识和把握中国古代文学、史学理论批评的内涵、特征,揭示其发展规律的一个有效途径,而且对于打通古今、打通中西、融贯文史,构建当代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体系更是一个必然的选择。李洲良教授的新著《春秋笔法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12月版,2014年5月第2版)便体现了这方面的努力和探索。通观该书,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对“春秋笔法”做了开拓性研究,形成了系统的认识。作为大陆近年来第一部“春秋笔法”研究专著,该书围绕“春秋笔法”,从源流、范畴、经学、史学、文学、叙事和话语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梳理和阐述,或发前人所未发,或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有了新的拓展和深化。该书第一次对“春秋笔法”的渊源流变进行考辨,梳理出“春秋笔法”由经及史、由史及文的发展脉络,得出“春秋笔法”立于经学、成于史学、彰显于文学的结论。该书采用考论结合的方法来梳理文献,结论是可信的。该书对“春秋笔法”进行了新的阐释。该书认为,《春秋》“五例”是“春秋笔法”的基本内涵,经法、史法与文法是“春秋笔法”的外延,经法求善,史法求真,文法求美。尚简用晦是“春秋笔法”的本质特征,意在追求“一字定褒贬”的美刺效果。这一结论与以往研究相比,有了很大的提升。作者对“春秋笔法”在经典文本中的运用进行了深入分析。从“春秋三传”到《史记》,从杜诗白诗到韩柳古文,从《世说新语》到明清小说,该书都做了不乏精彩的分析。因而,最后得出“春秋笔法”是中国的叙事话语,也是中国叙事学的基本范畴和特点的结论,也就顺理成章。
    二是以“春秋笔法”为切入点,形成以“打通”、“融贯”为特色的研究方法。打通人文学科的学术理念。凡经学、史学、文学、艺术、美学均纳入考察范围内,凡诗歌、古文、小说等多种文学体裁均成为研究对象。贯通古今的当代意识。“春秋笔法”是一个古老的命题,但该书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具体说就是站在构建当代中国文论话语的战略高度来研究,赋“春秋笔法”以新的生命意义,弥合因时代落差而形成的古今断裂的文史理脉。汇通中西的理论视野。“春秋笔法”是最富有本土精神的文史理论范畴,但该书的理论视野不限于本土,而是把目光移向了世界,充分汲取了域外文献的理论精华,如借鉴西方阐释学、后现代史学,尤其是叙事学的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来审视“春秋笔法”。这就使得本书具有更高的理论视野。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文论只有在沟通古今、融汇中西的基础上,才能形成自身的文论话语,并与世界展开平等对话。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