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坛轶事 >

智者风范 仁者襟怀(2)


    傅先生是唐宋文学研究专家,但他兼有史家的史识与史学功底,他的智慧之深邃,正是基于能将文史研究紧密结合。他站在文学家与历史学家的高度,十分重视基础性的资料整理与研究。他觉得,宋代科举于宋代文学、历史与社会文化影响十分深远,下决心要仿徐松编撰唐代《登科记考》体例,撰编一部《宋登科记考》。傅先生感到此工程“绝非一人之力所能胜任”,他想到此时我正好完成了《宋代官制辞典》,于是在1991年北京一次学术会议上,向我提出了合作做《登科记考》课题的事,我欣然接受傅先生的提议。
    我当时还在杭大历史系工作,不知道高校古委会,他帮助我向高校古委会申请立项,又一起制定《宋登科记考》撰编体例。之后,在《宋登科记考》课题十余年的运作过程中,傅先生通过审读书稿,不断提出修改意见。在此,我略举傅先生关于《宋登科记考·天圣二年》书稿的眉批为例:
    1.“杨正臣”条:“察襄,擢天圣八年进士第。”傅先生眉批:“察襄”为“蔡襄”之误。
    2.“毛洵”条《宋史》本传,似应在周必大《文集》之后,这需有统一体例,是否以时代先后为准,如后之“叶清臣”条。
    3.样稿原文:“孙锡,字昌龄。真州人。咸平二年登进士第……宋王安石《临川集》卷九七《孙公(锡)墓志铭》:‘公讳锡,字昌龄……以天圣二年进士起家。’”傅先生注:“咸平”为“天圣”之误。
    4.样稿原文:“孙彝甫,一作夷甫常州武进人。”傅先生注:“夷甫”后加逗号。
    5.“裴煜”条:引“清厉鹗《宋诗纪事补遗》卷一《裴煜》”。傅先生眉批:厉鹗非《宋史纪事补遗》著者。
    6.样稿原文:“张瓌……宋王称《东都事略》卷三七《张洎》……孙瑰。”傅先生批:“瑰”应作“瓌”。
    7.样稿原文:“周中和……秦和人。”傅先生批:“秦和”为“泰和”之误。
    8.P.169“傅仪”。傅先生眉批:已见前页168“傅仪”条,重。
    9.“曹平”条,眉批:“同三礼出身”,“三礼”漏加书名号,应为“同《三礼》出身”。
    10.“孙抃”条,原文:“宋王得臣《麈史》卷七”。傅先生眉批:《麈史》仅三卷。
    以上仅举10例,并非全部,但即便从上所引眉批,已可窥见傅先生对《宋登科记考》审稿之细致。从体例、简繁体更换、错别字、标点、引书作者等等,都在他严谨的审视之下,一一挑出存在问题,让我们能及时订正并引以为戒,帮助书稿通过一次次修改、一遍又一遍校对,不断提高质量,直到2004年全部定稿。
    收录宋代4万余进士、420万字的《宋登科记考》书稿完成后,又是通过傅先生的联系,最后落实在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使科研成果实现了推向市场的产品的转化。傅先生主编的《宋登科记考》,出版后,得到学术界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获得了全国优秀出版图书奖、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研究成果历史学类二等奖、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我和傅璇琮先生37年的学术交往,不说电话联系,光书信就在300封以上,过从甚密,他长我半辈,其学术成就与学术地位,更是高出我不知多少,但他始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视我为挚友。傅璇琮先生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具有出版家兼学者的高度,文学家兼史家的深度,仁者之心的温度,唐宋文学领军人物的全局胸怀,奖掖后进的大师风范,和高明的推动与组织学术研究发展的才干和艺术。
    先生已逝,山高水长。先生的精深学问,与他不遗余力地奖掖后进、培养中青年学者的崇高境界,已成为一份珍贵的遗产,永远值得我们珍惜和继承。
    (龚延明,作者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