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文学:聚成一团火(2)
http://www.newdu.com 2024/11/30 02:11:02 中国作家网 钟红英(畲族) 参加讨论
应该说,福建畲族作家群体已逐渐显露出他们各自的实力和特色。钟红英近年除出版画家宋省予的传记《宋省予图传》外,还出版畲族婚育民俗专著《南山畲韵》。她的散文创作大多也沿着“书画”和“畲族”两个方向延展,如散文集《莫问奴归处》以她工作生活的福州为视域,写这一方土地的山水人文。另一部非虚构作品《崖壁上的舞者》则选取畲族迁徙、发展史上10个富于特色的村庄,去写一个民族的前世与今生。来自宁德的钟而赞,无论散文或诗歌,都显示了不同一般的创作实力。尤其是他的散文,两种分野十分明显:一类乡土气息浓厚,透出一股来自其闽东乡野的清新气息,又有一股淡淡的美丽乡愁;另一类集中在他的散文集《灵魂的国都》一书中,历史文化气息厚重,充满智性与思辨的色彩。此外,连江、罗源、建宁的一些畲族作家对古典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如雷云凌的古体诗、雷言钦的赋,都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龙泉的山哈(钟一林)、温州的蓝葆夏、景宁的蓝明法等,他们在小说、散文、诗歌领域各有开拓,为畲族文学注入了鲜活的元素。 山哈生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1982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有散文、小说、报告文学、影视剧本问世,是一个多面手。作为一位司法工作者,山哈于2003年出版了为律师吕思源立传的传记作品《江南一怪》。他2009年在鲁迅文学院读书,取了个足以概括畲族人的笔名——“山哈”,并由此开始了他围绕鲁院生活、畲族生活的文学创作。比如,散文《花事》《鲁院歌者》《莪山纪事》《畲客蓝儿》,报告文学《等待史图博》,小说《追捕》等。这些作品中彰显着鲜明的民族意识。畲族作家人数极少,除雷德和较早有意识地写了一系列挖掘和表现畲族本民族人民生产生活、风俗人情、精神状态和文化传统的作品外,其他写作者的民族意识并不明显。从这个意义上讲,山哈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个缺憾。 总体来说,畲族作家群中,散文的创作队伍较为庞大。这个创作队伍,除专门从事散文创作的作家外,小说、诗歌的作者也或多或少有过介入。相比,畲族的小说创作队伍则显得十分薄弱,目前,除前面提到的雷德和、粲然外,也只有山哈近年开始努力往小说题材拓展。比如他的小说《追捕》,坚实有力。他对警察生活的熟稔、对畲族人精神道德观念的挖掘与展现,为其小说增添了不少亮点。 来自江西的青年作家朝颜(钟秀华),可看作是近年畲族作家队伍的一匹黑马。朝颜既有畲族的血统,又长期接受客家文化的熏陶,又是典型的“80后”知识青年。朝颜的散文写她的乡村生活,写她的乡村教学、行政生涯,写她作为一名现代知识女性对悠悠历史遗迹及青春期葱郁生命的认知和感悟。这些作品大多文笔细腻、思维慎密、行云流水,充满对生活、对生命、对人类真善美情感的尊重与反思。这在社会日益浮躁的当下,显得尤为重要。 福州大学教授钟伯清在《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作品选集·畲族卷》前言中提出两个概念:一是“畲族作家群”,二是“渐行渐近”。所谓“畲族作家群”,即畲族作家虽然目前人数还不是很多(约20人),但已形成一定的规模,足以用一个“群”来称呼;同时畲族作家的族群意识也日益加强,已在某种程度上实现对民族生活素材的集体转向。所谓“渐行渐近”,则从作家年龄年轻化、作品文学种类多样化、作品趣向民族化上,都体现出“渐行渐近”的发展态势。这客观而准确地概括了新时期以来畲族作家作品的总体状况和发展趋势。假以时日,畲族作家队伍必将越来越发展壮大,畲族民族文学必将越来越丰富多元,畲族文化、畲族精神也必将在越来越多精英人士的带领和助推下,在我国56个民族文化的百花园中,焕发出它独特的璀灿的光芒。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揣摩不尽的“福乐智慧”
- 下一篇:当代文学批评研究范式的新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