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坛轶事 >

两院院士潘家铮的科幻小说(2)


    构思、题材与科技内核
    科幻小说的独到之处就是构思的重要。一篇科幻小说的构思是否精巧奇妙,有时直接决定作品的成功与否。
    就构思而言,潘家铮实可谓独辟蹊径,他总是寻找最容易吸引人的“点子”。比如作为一名以量化为标准的科学家,潘家铮关注“人的生活能否量化”:《人才天平》肯定了量化标准却指出了它的难以实施,《关于PMP程序的故事》描写了有人试图对人际交往量化处理却弄巧成拙,而《康柯小姐的悲剧》则揭示了感情难以量化的残酷事实。
    潘家铮科幻小说中的题材可谓五花八门。作为一名水利水电工程师,潘家铮虽然对有关水利的题材也有涉猎,但更多的却是关注其他领域的进展,诸如电脑、网络、人工智能等。而且潘家铮深入探讨了各种技术进步:《高科技杀手》探讨了高科技犯罪,《神眼》探讨了超常器官使人具有超常能力,《偷脑的贼》探讨了获取知识的新途径,《还魂奇案》探讨了将智慧数据化的可能,而《洞中幽灵》则探讨了通过技术在某种意义上使人获得永生的可能,《地球末日记》描述了彗星撞地球的灾难及人类的自救计划,《绿色瘟疫》描述了生态灾难及其解决方案。
    当然,潘家铮所热衷探讨的不仅仅是技术本身,更多的是科技发展下人的思想与行为。比如《梦里乾坤》《雀巢梦》《吸毒犯》几篇作品,都展示出技术进步对人欲望的刺激与提升,提醒人们予以警惕。作为科幻文学的一种形式和思考,潘家铮在其科幻小说中也探讨了不同生命形态及相互间交流的可能。《南柯之战》探讨了蚂蚁的社会秩序,而《晶晶的抗议》则探讨了宇宙中的生命与能源。
    有些科幻作品与潘家铮的工作直接相关或十分接近。《子虚峡大坝兴亡记》是与潘家铮工作最为接近的一篇科幻小说,描写了有关水坝工程的建设;而《地下忠魂》在描述科技工作者自我牺牲精神的同时,也作出诸多与工程技术相关的专业表达。
    文学与人文
    潘家铮自幼便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刻影响,而这些思想以及语言形式都被融入他的科幻作品。历史题材科幻小说是科幻文学中的重要一支,潘家铮对此情有独钟,在作品中尽情展现他丰富的历史知识与深厚的文化学养。如《一千年前的谋杀案》《宋徽宗之死》《古墓沉冤》等都是这类重新解读历史的科幻小说。潘家铮同样也受到新文学的影响,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潘家铮始终在关注与阅读当代文学作品,并主动学习和借鉴。
    在潘家铮的科幻小说中有众多的人物形象,他们都有着各自的鲜明风格。在《UFO的辩护律师》《沉默的橡胶树》《梦里乾坤》几篇作品当中,潘家铮刻意模仿了福尔摩斯及其助手华生的故事,以崭新的中国人物以及高科技犯罪的故事予以替代。潘家铮也十分关注人的情感,这里“情感”的内涵十分丰富——有长辈对晚辈的关爱,有晚辈对长辈的崇敬,有朋友之间的友情,自然也有男女之间的爱情。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