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思想和文本的关系?(2)
http://www.newdu.com 2024/11/30 03:11:11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 谢文郁 参加讨论
文本具有一种语言主体性。首先,作为一种主体性存在,它就是一种思想活动,而不是中性的、可以随意解释的工具性存在。实际上,当我们在阅读中随意解释文本时,很快就会感受到它的抗拒,陷入自相矛盾的解释困境。其次,文本是在阅读中成为文本的。它不是与读者无关的独立自在的存在。一本没有人去阅读的书,它不过是废纸一堆,不能成为文本。因此,预设它的本义无助于我们的阅读和理解。 应该如何面对文本呢?我们应该和文本建立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在阅读中,我们要尊重文本的主体性,而不是在本义预设中把它当作一种固定不变的存在。就像人和人在交谈中彼此尊重对方那样,一方在聆听对方的话语时会形成某种理解,并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理解会出现共鸣或误解,一旦出现误解,被误解的一方就会加以澄清,引导双方进入对话。我们面对文本时也是这样,在阅读中形成某种理解,并把这种理解呈现于文本,要求文本进行回答。随着阅读深入,文本就会对我们的理解产生反应。如果是共鸣,我们的阅读将舒畅地进行;如果是误解,文本就会阻拦我们的阅读,要求我们放弃原有理解并重新理解。这样,阅读实际上是和文本建立互动关系的阅读,并形成一种能够前后一致地解释文本的理解。我想,在这种关于文本的处理中,我们才能进入真正的阅读,进入真正的学问。 学者在某种思想(观念或理解)中处理文本;同时,他们的思想也在文本阅读和制约中形成。就这个互动过程的结果来看,两者逐渐走向切合。权威思想便是切合的结果。因此,权威思想拥有强大的文本支持。然而,在社会问题突出和外来文化引进这两种情况下,思想与文本之间的张力会重新表面化。思想归根到底是要解释社会问题的。当现有思想体系无法有效解释社会问题时,人们就会去寻找一种能够处理当下社会问题的新思想。另外一种做法是,新思想的支持者创造新文本。不过,在新思想未能给出令人满意的关于经典文本的解释之前,这个新思想就无法得到经典文本的支持,从而无法充分地发挥其社会影响力。当前中国思想界和学术界存在着严重的内部分裂状态。研究传统的思想家无法有效地处理从西文翻译过来的文本;而西方思想支持者也无法有效地解释传统经典。两种思想的对立归根到底是文本诠释问题。 中国学术界和思想界目前所陷入的困境,归根到底是源于思想和文本之间的张力未能趋向切合,反而裂隙不断扩大。思想是通过文本说话的,不同思想之间需要通过文本诠释才能建立其纽带,走向切合。 (作者系山东大学古希腊思想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