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网络文学的几个问题——写在鲁迅文学院网络作家高级研修班结业之际(4)
http://www.newdu.com 2024/11/30 02:11:06 光明日报 陈鲁 参加讨论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一样,是基于人文、人情、人性等基本要素之上的精神创造。类型化固然可以弥补网络文学创作资源稀缺的短板,同时也会掩盖网络小说语言的粗鄙与浅显,如果过分强调以诡异、怪诞、仙侠等内容取代主流化题材,便会造成网络文学越来越脱离社会,偏离公众基本人文价值期待,导致放弃文学性。因此,就网络作家而言,更为紧迫的是要紧扣以语言审美反映现实这条铁律,注重追求作品的文学性,注重学习传统文学对生活的深刻反映、对人生的深入思考,不断增强思想性哲理性感染力,追求作品思想与艺术统一,境界格调雅俗共赏。要坚信未来的网络文学也将经历一个经典化过程,也会产生大作家大作品。网络作家要树立艺术上的雄心壮志,把网络创作视为神圣而崇高的事业去追求。唯此,网络文学才会有绚丽的前景。 网络文学的生产上传及阅读、“打赏”、更新等机制,客观上容易造成较为普遍的浮躁和趋利心态,从而构成对网络作家的考验。对网络作家来说,特别需要增强定力、克服浮躁,既有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执着热爱,又有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严肃认真,必须要在网络作家中倡导对文学理想的坚守和对文学精神的担当。网络文学传播是出版,也需要网络编辑担负起更大的职责,提高编审人员整体文化素质,把好质量品位关,使网络文学更好走向经典化。 第四、如何加强网络文学的批评与争鸣 我国网络文学崛起只有不到20年时间,是个蓬勃发展的新事物,对与互联网一起成长起来的广大青少年影响极大。鉴于网络文学生产中市场和资本的影响及其消费特征,对网络文学健康有序发展进行支持引导,不但势在必行,而且要遵循规律,分层面有所作为。 一是理论引领要切实推进。网络文学处于激烈变化之中,学术界对其生产方式、传播机制、接受规律等,从诞生之日起就没有停止过理论探讨,但理论成果对网络文学创作的引导作用尚不明显。要进一步强化网络文学理论支持引导,整合学术力量推进网络文学理论建构,既探讨网络文学价值地位作用、类型化特征及与传播消费等问题,也研究网络小说文本、创作特征及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区别联系等,着眼于为网络文学创作提供方法论和认识论上的帮助,对大众网络文学审美鉴赏有所裨益,推动逐步建立“网络文学作品内容评价体系”“网络文学作家信用评估体系”“网络文学网站评估监测体系”。 二是批评引导要不断加强。相对于网络文学创作的海量,网络文学批评呈明显缺位滞后态势,“单腿行走”状况明显,普遍存在网络文学批评专家人数少难成气候、网民即兴发言随意草率的批评却成声势,网络文学线上传播、线下批评“两张皮”,网络批评脱离文本,针对性较差,创作与批评良性互动缺乏等现象和问题。要发挥网络文学批评作为网络文学创作的镜子、良药的作用,加强网络文学批评,建立并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符合网络文学特点和规律的评价体系,既着眼文学性也兼顾消费性,探索适合网络文学生成、传播特点的批评渠道和形式。要倡导网络批评家提前介入、跟读网络作品,敢于“剜烂苹果”,提高针对性影响力。要创新批评阵地,“网上来网上去”,充分利用网络开展批评,推动网站随同作品上线开通批评平台。要推动和鼓励传统文学评论家“华丽转身”,在网上发声,影响和引导网民阅读,提升网络文学评论水平。要注重从网络作家和网站编辑中发现培养网络文学批评家,逐步形成一支素质优良、熟悉互联网的网络文学批评家队伍。 三是维权支持决不放松。网络作家权益维护较之传统作家更复杂更艰巨。目前不少网络作家收费章节被其他网站转为免费阅读,有的作品则全书遭盗版,盗版网站难以被查处追究。这种状况要着力予以改变。网络作家维权工作要继续发挥好中国作协相关机构及“作家权益保障委员会”的作用,并加强与广电总局、国家版权局等部门维权机构的配合,形成维权合力,推动制定网络文学作品最低稿酬保障标准等,维护好网络作家合法权益。 (转载自1月28日《文艺报》)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
- 下一篇:激活中国解释学的内在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