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2014年24小时书店兴起 文学奖需回归文学本质(2)


    做不好文学奖这一道“阅读理解”
    说完字词,我们来说说阅读理解。学生在考语文时,总对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意思百般揣摩仍不得要领。这样的困惑,今年也发生在各路文学奖的评比上。读者们要问:读了那么多好书,为何看不懂这些文学奖?
    今年5月,湖北作协主席方方在微博中曝出诗人柳忠秧“跑鲁奖”,一时舆论哗然。而事实证明,柳忠秧要不就是“躺枪”,要不就是“跑奖”不利——8月鲁奖公布,获奖的是周啸天。而周啸天又凭借一句“不蒸馒头争口气”的诗句,再次把对鲁奖公正性的质疑推到了风口浪尖。
    今年关于文学奖的新闻,似乎都与文学渐行渐远。新设立的“路遥文学奖”,没有征得路遥家人的同意,主办方称“家属的意见不重要”;开始于1999年的“老舍文学奖”,又被裹进“零奖金”的漩涡,老舍之子舒乙甚至放言该奖“差点被取消”。
    相比之下,一些“非著名”文学奖反倒获得了读者和专家的集体“点赞”。2010年发源于成都的科幻星云奖,今年办到了第五届,获奖作品都叫好又叫座,刘慈欣的《三体》也曾获过该奖。今年10月刚刚成立的“这篇小说超好看”类型文学奖,评选标准和名字一样实在——好看。首届的最高奖由马伯庸的《古董局中局2》摘取。颁奖之后并无争议,因为就是“好看”,无关其他。
    去年,因为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文学一时成为热门话题;今年,诺奖花落法国作家,文学就又显得冷清了。就连著名作家阎连科获得卡夫卡文学奖,成为14年来首次获得该奖的中国作家,这样的新闻也并不为街头热议。
    也许,只有社会对文学奖的关注真正回归到文学的本质时,这道阅读理解题才能有解。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