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文艺不是“摇钱树”


    对话人:张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教授)
    张颐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汪涌豪(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李震(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马建辉(《求是》杂志社研究员)
     
    核心阅读
    人们需要文艺,不是由于文艺可以满足其世俗享乐,而是文艺能够满足其审美需求;社会需要文艺,不是因为文艺可以以票房创造物质利益,而是文艺能够以审美净化和提振人们的心灵与精神
    文艺可以兴观群怨、可以评骘人生,也可以产生商业利润,但这些功能和价值都必须以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为前提,都必须通过审美来实现
    文艺界存在的急功近利之风需要高度警惕,这种风气吞噬作家艺术家的才华,销蚀文艺作品的质量,草草堆砌出的长篇大作经不住推敲,其结果只能是速成速朽,白白浪费生命和才华
    优秀作品的经典化过程往往不是市场的自然汰换,而是主流社会有意或自觉选择、培育的结果,文艺创作在市场面前可以有所作为,且必须有所作为
     
    张江:当今时代,文学艺术这种精神活动被越来越紧密地与资本和金钱联系在一起。文学网站背后的资本推手、影视剧生产的巨额投入、文艺图书出版的码洋考量等等,都彰显着这种联系的紧密。在市场经济时代,文艺的创作生产肯定与资本和金钱撇不了干系,一定的利润回报也是保证文艺健康发展的必需。但是,文艺不是“摇钱树”,尤其不能把“向钱看”作为文艺创作生产的唯一目标。
    警惕消费文化淹没文艺价值
    张颐武:文艺具有多向多维的功能,但主要功能在于陶冶人的精神。其作用往往是潜移默化的,是对人的内心世界的影响。文艺的审美功能就是通过独特的美学追求和意趣来让人有所触动,受到感染和陶冶,这些都不是立竿见影的,应该避免庸俗化地理解文艺的功能。一方面要防止把文艺的功能低级化,认为赚钱就是好的,以此来刻意地“迎合”市场和受众,另一方面也要避免方式简单地传递理念、刻板说教。这两者都难以体现文艺的价值和功能,反而会让文艺的作用得不到真正的发挥。文艺是通过想象和形象来作用于人,它需要生动而具体,形象往往大于观念,是丰富和具体可感的。无论是“纯文学”还是“大众文化”,虽然类型有别,观念有异,但最终都依靠审美价值来发挥作用。
    汪涌豪:价值是关系范畴,离开与主体的关系便失去探讨的基础。强调文艺的主要价值在审美,也同样是基于文艺作为人掌握世界的重要方式,需通过感性化形式、依据美的规律展开这一特性;另外,需把人的内在尺度运用于对象,以最终实现人自身的自觉自由这种功能。所以,无论是文艺创作还是批评都应该坚持审美的本位,关注其本质、结构与实现方式,从而引导人从日常世界进入精神世界,领悟人生真谛,创造生活意义。为此在反对一切机械反映论的同时,要特别警惕消费文化淹没、解构和忽视审美价值的倾向。只有牢牢把握文艺的审美特性,才能做到“坚守文艺的审美理想,保持文艺的独立价值”。
    李震:在中外文学艺术史上,大凡经典作品都是以审美价值为根基的。而当文艺被市场主宰、被用来赚钱的时候,它就已经丧失了自己的本性,沦为异己。当今文艺界,通过文艺牟取暴利,用迎合受众低级趣味的狗血剧、神剧和劣质小品成为千万富翁、亿万富翁者大有人在,为了商业利益用一些低劣影视作品将文学经典庸俗化、丑化者大有人在。如果一个民族的文艺长期在商业利益驱动之下,满足于生产劣质产品,不仅会导致文艺审美价值的沦丧,而且会大大降低这个民族的精神品格和尊严。
    马建辉:人们需要文艺,不是由于文艺可以满足其世俗享乐,而是文艺能够满足其审美需求;同样,社会需要文艺,也不是因为文艺可以以票房创造物质利益,而是文艺能够以审美净化和提振人们的心灵与精神。席勒说,只有审美趣味才能把和谐带入社会,因为它在个体身上建立起和谐。库申指出,美的特点并非刺激欲望或把它点燃起来,而是使它纯洁化、高尚化。审美最终使文艺区别于其他意识形式,也使文艺价值区别于世俗价值。对于世俗价值的反思与超越是文艺审美价值的重要体现,过度的世俗价值诉求在人们身上造成的裂隙和片面性,都会在文艺审美中得到某种程度的修复和弥补。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