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柳青的意义(4)


    时代需要柳青这样的作家
    张江:艺术高于生活,这本无错。但是,不能将这句话当作无视生活、蔑视生活,甚至胡编乱造的挡箭牌。艺术源于生活,生活大于艺术。生活和艺术相伴相随,密不可分。柳青留给后人的财富就在于,在生活中寻找艺术,在艺术中介入生活,生活和艺术最终达到合一。这样的理念,这样的作家,到今天我们依然需要。
    段建军:柳青是一个有着强烈参与意识和探索精神的作家。他的文学创作活动,与他亲身参加的民主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一直倡导生活先于文学,文学来源于生活,并应该参与生活发展的写作观念。他所说的生活,主要指基层人民群众的生活。他以文学的方式体验、探索和参与不同时期的社会实践。这种写作方式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观。
    柳青始终坚定地和基层群众一起直面当下的社会人生,寻求和探索新的社会人生之路。无论是《地雷》《铜墙铁壁》对战争场景的描绘,还是《种谷记》《创业史》对农业生产活动的记录,其情节刻画与历史叙述,都和社会现实同步。鲜活的细节与真实的情境,很自然地将读者带到历史场景之中。尤其是《创业史》塑造的农民形象,表达了作家强烈的参与精神和用文学探索新生活的创作倾向。
    时过境迁,今天我们是否还需要柳青?答案是肯定的。首先,柳青直面时代和社会,介入现实和人生,对时代和社会出现的问题不回避、不遮蔽,以文学的方式进行探索,寻求解决的途径与方式,表现出可敬的艺术探索勇气。其次,柳青的《创业史》,每一章都站在一个特定的人物立场,用个体的眼睛看世界,用个体的身体体验人生,用个体的声音评判社会。不同章节的人物不同,立场不同,声音不同,但最后又都汇集为一种超越单纯个体之上的集体人格洪流,从而实现了艺术的有机合成,表现了生活的本色。可以说,柳青以革命现实主义精神,称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同时又用理想主义的写作情怀,为社会寻找正能量,表现对社会人生可贵的担当。
    张江:经验永远被现实抛在后面。我们当下的一些作家,也许在记忆深处还积存着一些自认为可供不断开掘的生活经验,事实上,它可能早已陈旧不堪。写作,就是面对生活发言。当生活在作家那里变得陌生时,作家发言的能力也就丧失了。柳青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作家、一个艺术家的艺术成就,是与对生活掘进的深入程度成正比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