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一代学人罗根泽——读《罗根泽先生年谱简编》(2)


    第二位是顾颉刚。罗根泽从清华和燕京毕业后,旋即被河南大学聘为国学教授,那是在1929年。然而短短不到一年,他又应河北大学聘,回母校任教。据《顾颉刚日记》记载,任教河大两个月后,罗根泽拜访顾颉刚,这是年谱记载罗、顾交往之始。接下来的30年间,罗根泽与顾颉刚之间的交往再没有断过。顾颉刚信任罗根泽,提携《诸子丛考》《诸子续考》作为《古史辨》的第四、六册先后出版,为二人的交往增添了传奇色彩。那时罗根泽刚过而立之年,一跃成为古史辨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第三位是郭绍虞。罗根泽在河北大学的聘期也在一年后戛然而止,他又回到北平,任教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并开始代郭绍虞在清华大学教授中国文学批评史,开始了他学术生涯中极其重要的一次转向。令人惊讶的是,罗根泽在研究文学批评上的成绩,与郭绍虞有惊人的一致性。比如二人都撰有《中国文学批评史》,二人对宋代的诗话都有极为周详的研究计划。与郭绍虞相比,罗根泽为晚辈,罗根泽研治文学批评史,应受到了郭绍虞的引领和影响。但一开始为后进,很快便并驾齐驱,也是可以想见的。
    大约自任教重庆中央大学开始,罗根泽的学术研究又经历了一次新的转向,除继续攻诸子学和文学批评史之外,他又开始了文学史的研究。教学与科研是相互促进的,这时的他正好教中国文学史课程。然而时运维艰,无论是在重庆柏溪,还是在南京鼓楼,中央大学虽是罗根泽任教时间最长的一所大学,但除了已确立的诸子研究和文学批评史,在文学史上的研究虽不断有新作问世,在学术影响上却始终未能与另外两人鼎足而三。
    自20世纪40年代末,年谱记载开始语焉不详,如1950年仅“1月,在南京”一条,1952年仅“《中国文学发展史纲》,以南京大学中文系讲义形式印行交流”一条,1953年乃至于无事可系,不得不付之阙如。然而,历次的运动让罗根泽在身心两方面都经历着严厉的考验。1960年春,在生命的年轮经历了整整一个甲子,本该在学术上大放光彩的时候,却戛然而止了。那一天,罗根泽突患脑溢血,经抢救治疗后,“左半身不良于动”,生命虽无危险,却不得不卧病在床,无法继续从事学术事业。《顾颉刚日记》载:“罗雨亭以犯病太多,不堪其苦……”
    一代学人,幼生于贫寒之家,凭借才华和毅力,在学术上脱颖而出,然而终不堪命运重压,自弃其生。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