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的“理想主义”——纪念巴金诞生110周年(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9 01:11:33 《中国艺术报》 陈漱渝 参加讨论
影响巴金最大的应该是克鲁泡特金晚年未完成的著作《伦理学的起源和发展》。谈到这部书时,巴金强调“道德不是一门学问,它是做人 的道理,是整个社会的支柱”。巴金认同该书作者的观点:构成道德的三个要素,也是三个阶段,第一是休戚相关,互相帮助,这是社会本能;第二是正义和公道,这是人与人相处的准则;第三是自我牺牲,自我奉献,这就是道德。巴金喜欢引用法国哲学家居友的话,大意是:我们应该把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爱给予别人。这是生命的花朵,比仅仅维持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在巴金看来,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奉献给社会,奉献给人民。有了道德,人生才会开花。没有这种崇高的道德作为基石,任何制度的变革都将如沙上建塔,顷刻即倒。 正是这种以牺牲为美德的伦理观,深刻影响了巴金的文化择取和处世之道。巴金喜爱王尔德,不是因为他是美文家,作品中充满美丽的辞藻,而是从中学习做人。王尔德有一篇童话《快乐王子》。那位王子的塑像“站得高,看得远”,人世间的苦难尽收眼底。王子看到南方有人需要帮助,他就请求栖息在塑像上的小燕子,把他身上的宝贝一件一件都取下来,衔到南方去救济那些苦难的人们,直到自己一无所有,就连那只帮助他的小燕子也冻死在自己的脚下。此外,巴金在作品中还歌颂过“为众人的幸福”惨死于波士顿监狱的意大利工人凡宰特和萨珂,歌颂过为人民走上断头台的俄罗斯女志士苏菲亚,歌颂过燃烧自己的心作为火炬将民众引出死亡地带的英雄丹柯,歌颂过为劳工利益牺牲的湖南工运领袖黄爱和庞人铨,歌颂过铁肩担道义的伟大的殉道者李大钊……他们身上的共同特质就是为社会、为人民牺牲自我的献身精神。巴金跟这些人一样,使自己的一生成为了自我命运跟人类命运相联系的人生。直到临终之前安排后事,他想到的仍是“我总要做到不会对不起谁”。 1993年7月25日,巴老在致王仰晨信中总结了自己的创作生涯:“当初发表文章,我不曾想过自己身上有什么可以出卖的东西,要用它们来换取青云之路。回顾几十年的创作生活,可以说我并没有拿作品做过生意,也不曾靠写作发财。现在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我可以挺起胸膛把心掏给读者。我的心从来不是可以讨价还价的商品。我奉献的是感情。对我的国家和人民我有无限的爱,我的笔表达了这种感情,我的感情是有生命的,它要长期存在。我引以为骄傲的正是我未写出一件商品,因此也未出卖过自己。”这就是巴金理想主义的闪光点。在有人把文艺变成金钱奴仆的当下,巴金的这种“理想主义”更加凸显出针砭时弊的重大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逃离韩国 卸载地球
- 下一篇:尊重和遵循文艺创作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