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村上春树《去中国的小船》中的创伤记忆
http://www.newdu.com 2024/11/30 08:11:38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 刘研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 村上春树在他的第一篇短篇小说《去中国的小船》中通过悖谬叙事展现了日本社会对中国如刺般的他者性认识。这一认知形成的创伤记忆隐藏着当代日本人面对中国时复杂的心理:罪感、负疚,优越、想忘又不能忘。而作家对这篇小说三个版本的修改又现实性地表现了日本社会对中国认知的时代变迁。 【关 键 词】《去中国的小船》/创伤记忆/中国形象 【作者简介】刘研(1970-),女,辽宁葫芦岛人,文学博士,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村上在青春三部曲《且听风吟》(1979)、《1973年的弹子球》(1980)、《寻羊冒险记》(1982)、短篇小说《去中国的小船》(1980)、转型之作《奇鸟行状录》(1992-1995)、进入新世纪以来的《天黑之后》(2004)、《1Q84》(2010),以及收录在《边境 近境》(1998)中的随笔《诺门罕钢铁墓场》等系列作品中,一再讲述有关中国、中国人的故事,一再回溯近代以来中日两国惨烈的战争历史。村上在访谈中也证实说:“我的小说常有中国人出现……我是在神户长大的。神户华侨非常多。班上有很多华侨子女。就是说,从小我身上就有中国因素进来。父亲还是大学生的时候短时间去过中国,时常对我讲起中国。在这个意义上,是很有缘分的。我的一个短篇《去中国的小船》,就是根据小时——在神户的时候——的亲身体验写出来的。”[1](P121)由于“中国”这一他者形象承载着日本近代以来民族历史乃至村上家族记忆的创伤,所以“中国”在他的作品中不是点缀或修饰,而是一种深深的无法根除的烙印,以至于“如果省去中国不提,就无法讨论村上文学”[2](P7)。 1980年4月,村上在杂志《海》上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去中国的小船》(初载版)。这篇小说于1983年5月与其他六篇小说收入同名小说选集,这是村上的第一部小说选集(选集版),1990年又被收录到《村上春树全作品1979-1989》(全作品集版)中,在收入选集和全作品集时,作者都做了一定修改。在小说中,村上抒发了对中国如鲠在喉的复杂情感,而在这一情感中所暗藏的创伤记忆作为一种“情结”,成为他一再将“中国”作为思索和叙事对象的基础和动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