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创世神话的启示(2)


    二、女娲在神话中的神格
    中国梦来自早期的创世神话,《列子》中说,华胥之国系氏族原始共产社会的一种社会形态,部落成员间人人平等,没有私人占有的嗜好等一些情况,传说黄帝梦游华胥国,吸收了华胥国的一些治国经验后,经过二十八年的治理,达到了天下大治。黄帝梦游华胥国,就是中华民族第一个中国梦。
    司马迁《五帝本记》记载:华胥氏生伏羲、女娲,伏羲、女娲生少典,少典生炎黄二帝”,炎帝是华胥氏的第四代。不过,屈原提出“女娲有体,孰制匠之”,对华胥氏和女娲的关系发出的强烈质疑。炎帝的几个亲属,让曹植夜不能寐、勾魂摄魄的洛神宓妃是女娲的孙女,精卫、共工都是女娲的后代。正是由于华胥氏生养了伏羲、女娲。再由伏羲女娲结合成婚,才繁衍出了中华民族。胥、雅、夏等古字相通,华胥就是华夏,华胥文化是华夏文明的源头。
    《帝王世纪缉存》中说:共工撞倒了不周山,于是“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女娲炼石补天,砍鳌足立四极,抟土造人,杀黑龙,“人头蛇身,一天七十变”。创世的场面有多大,司马迁没有具体的描绘,我们可以从神话或寓言中窥其一二。《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曹植说:洛神离开洛水的时候,由冯夷、女娲奏乐,洛神坐在由六龙驾驭的云车上,有大批的鲸鲵异鱼的护卫,升腾而去。洛神临走时,对曹植说:我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让曹植“浮长川而忘返,思绵绵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患了严重的相思病、抑郁证症。
    女娲完成了创造人类的伟大事业后,她想怎样才能使人类永远生存下去呢?于是她就想把男人们和女人们配合起来,让他们自己去繁衍后代,这样人类就可以绵绵不绝了。她的行为彰示婚姻这样的意义,男婚女嫁为天地之契合。自然有天地而人有男女,天与男属阳,地与女属阴,独阳不生,独阴不立。男女之义,婚姻之礼,天地之道,人伦之序。结婚是天地人三庆之喜。女娲替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是中国婚姻服务业的创始人。后来儒家把婚姻的礼义与国家政治联系起来,引申出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立国之本;夫妇同居然后有父子;有父子始有君臣之立;有君臣分上下,礼义有所据。
    在神话里,炎黄虽然没有完整地参与创生宇宙和造人的工作,但他们是女娲的孙子,有熊氏少典和有娇氏之女的儿子,《三皇本记》把他们和创世造人的诸神们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有熊国国君少典娶了有乔氏的两个女儿作妃子,长妃叫女登,次妃叫附宝。有一天,长妃女登在华亭游玩,忽然有一神龙来伴。女登因此怀孕,生了炎帝,取名榆罔。传说他生下来三天能言,五天能走,七天就长全了牙齿,五岁便学会了许多种庄稼的知识。但是,因为他相貌长得很丑,"牛首人身,脾气又暴,少典不大喜爱,就把他和女登母子俩养在姜水河畔,所以,炎帝长大后就以姜为姓,姓姜。
    少典的次妃附宝,有一天到郊外游玩,忽遇暴雨,有大电光缠身,许久才离开,绕北斗而去。结果,附宝感而受孕,怀胎25个月,生下黄帝,起名叫云,黄帝长得"河目龙颜",落地能语,性情和善,很受少典国君的喜爱,就带着他和附宝一同住在阴水河边。附宝生就的美容丽质,非常动人,被人们呼为美姬。她常阴水边洗衣淘菜,人们见多了,就把这段河叫成了姬水,黄帝长大以后,便也以姬为姓,名叫姬云。
    炎黄的神性是来自上天的,是正宗的血缘关系,西周的谥号制度对此进一步确认。《五帝本纪》中说:“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明德就是天下一家。”天的儿子,是天派驻人间的代表。中国有611位皇帝,被尊奉为天子,以示继承的是自三皇五帝以来具有神性的正宗血统。所以后人把这种与天和创世诸神的传承关系,称作“帝系神话”。
    早期人类必须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支配自然,赋予自然形象,把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给予加工,使生存同大自然结合在一起,是人们所创造的反映自然界、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社会形态的具有高度幻想性的故事。《列子·汤问·愚公移山》:“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朔西。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愚公精神生生不息,二三千年后,毛泽东认定人民是上帝,就按照愚公的办法,交上了上帝这个朋友,人民力大无穷,像上帝一样搬走了“三座大山”。毛泽东因此得出一条重要结论:“我们应当相信群众,我们应当相信党,这是两条根本的原理。如果怀疑这两条原理,那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了。”
    夸夫之后的数千年,屈原才提出“自明及晦,所行几里?”,意思是说太阳打从天亮直到天黑,所走之路究竟多长?即使是孔子也不能回答,有《汤问》“两小儿辩日”的故事为证:“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初时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时远,而日中时近。一儿曰:日初时大如车盖,及日中时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时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一般来说,神的后代是神,但神和人的后代就是英雄。炎黄既然是女娲的后代,必然有突出的与众不同的力量和技艺。《后汉书·郡国志》记载,神农刚刚诞生,身边神奇地出现了九个井眼,只要汲一口井的水,其他井的水也随之波动。井的开掘是农业史上的一个革命,灌溉之用的井与神农的关系可见一斑。耕牛的使用,也是农业史上的一大革命,唐司马贞《补三皇记》记载:恰恰是长着牛首的怪物。人是不会长着牛头的,但恰恰意味着古代中国的农耕居民奉牛为神的农业意识。人牛混合体的神农,发明“陶冶斧斤”等农工器具,并创造了“耒耬锄耨”等农业技术和工具,才使荒芜之地变成绿州成为可能。王嘉《拾遗记》记载,当一只火红的鸟雀衔了一根长着九个穗头的禾苗抛到中原大地时,神农拾起来种植,人们食用后可以产生长生不老的奇效。
    炎帝姜榆罔长大之后,剽悍勇武,智慧过人,便做了部落首领,以"牛"为图腾,标记于旗帜之上。巫师说他以火德旺,所以称作炎帝。据说炎帝有一条神鞭,名叫"赭鞭",用它抽打各种野草,野草便显出药性,炎帝用这些药草为氏族百姓防病治病。因而炎帝氏族的人,个个身强力壮,迅速繁衍壮大,炎帝便率领他的部族沿渭水,黄河东迁,经河此、河南、湖北,还到过山东曲阜,打败了不少弱小部落,最后“定都于陈”,即今河南省淮阳县。
    黄帝姬云长大以后,身高九尺开外。他为人敦厚朴实,好施仁义,很受部族人民尊崇,被拥戴为部落酋长,成了有熊国的继承人,他利用姬河两岸天然的地理优势,与丰富的矿产资源,鼓励部族民众发展农牧业生产,亲自教百姓播五谷,植草木,驯养猪,牛、羊、狗等,使有熊部落很快富庶强盛起来,周围许多弱小部落纷纷前来投奔、归顺,使有熊部族逐渐成为中原地区最强大的部族。巫师说他"以土德王天下",土是黄色,所以叫黄帝。黄帝成为有熊国国君,主要活动于今中原一带。有熊国其实就是有6个部落组成。这6个部落分别以熊、罴、貔、貅、貙、虎为图腾,是黄帝的嫡系亲信部落和中坚力量。
    当时,长江流域也涌现出一个比较强大的部族,叫"九黎"部族。"九黎"部族的首领叫蚩尤,兄弟81人,个个能征善战,强悍凶猛,善使刀、戟、弓、弩等锋利武器。蚩尤性残暴,喜搏斗,见炎帝自渭水南下,他便率部族北上,与炎帝大战于陈州,炎帝力不能敌,败走山东曲阜,蚩尤追至曲阜,炎帝又败退到河北阪泉,蚩尤继续追击,炎帝又逃往涿鹿。此时涿鹿已是黄帝部族的势力范围,便派使者说服炎帝归顺,炎帝不听,反而与黄帝大战于阪泉,结果三战三败,只得归顺黄帝,遂订盟于邙山,共讨蚩尤。黄帝亲自带兵出战,率领以熊、罴、貔、貅、貙、虎为图腾的六个部落,向蚩尤猛攻。最终擒杀了蚩尤。
    庄子记载了这场大战中的一个局部战争。庄子寓言杂篇:“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辛弃疾《哨遍·秋水观》词:"蜗角斗争,左触右蛮 ,一战连千里。"
    黄帝战败蚩尤后,长江流域的其他部族纷纷归顺黄帝,黄帝便在釜山大会天下诸侯,被推举为天子,完成了统一中华的不朽功勋。同时制定了华夏民族统一的图腾标帜。当时有人建议仍以有熊部族的"熊"为图腾,黄帝否定了这个建议。他认为,以"熊"为图腾将伤害新归顺的各部族的感情。为了团结这些部族,他提出以蛇为主体,以鱼鳞为鳞,以龟尾为尾,以狮头为头,以鹿角为角,以鹰爪为爪,并命名这个表示各个部族大团结的新图腾叫"龙"。后世所说,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即由此而来。
    神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具有不死之身。神农被塑成一个文化英雄,一个拯救人类发明医药的创造者,已经接近人而不是完全的神了。《淮南子·修务训》中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毒。”如果是神何需遍尝百草才知其药性?神也不会一天中毒七十次的,肠子都烂掉了。
    根据大量神话的文本线索,我们为炎黄的演变描绘大致的画像,他们不是第一代造物神,也不是穿梭往返宇宙大地之间的全能神,而是继承华胥氏、女娲等创世造人诸神血统和伏羲禅位的神格,后来逐渐演变为一个典型的富于中国特色的大地之神,最后成为一个从未脱离过以农为本的古代中国大地的文化英雄。炎黄继承女娲事业,教人播种收获和交易,使人类得以生存,延续。应该说,到了炎黄时代,女娲创世的工作才算正式完成。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