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坚持正确导向 引领文艺发展(学习贯彻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


    核心阅读
    ●人民是国家发展的力量源泉,正是一个个蒲公英一样的朴素心声和希望书写着中国的未来,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文艺作品,不能不以人民为中心
    ●人民性被轻视,信仰之美、崇高之美被冷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被怠慢的或许不只是艺术的真谛,更是民族的灵魂
    ●文艺工作者应确立导向自信,在伟大的人民中去创造崇高的作品,也在崇高的作品中去表现人民的伟大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勉励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并对如何落实这一创作导向进行了深入阐发,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密切文艺与人民的联系提出了新的具体要求,也为文艺创作和文艺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首先要反映人民的心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人民心声是来自人民心底的呼喊,是他们心灵深处最急迫、最真诚的声音。认真倾听人民呼喊,深切感受人民愿望,才能了解人民的真正需要是什么,人民心声才能在作品中自然而然地反映、流露出来。把坚持“二为”方向落到实处,就是要反映人民心声——不仅是反映,而且还要反映好。怎样才能反映好人民心声呢?我的理解是,一要反映得真实、真诚,二要反映得深刻、充分,三要反映得让人动心、动情。时时处处把人民的冷暖悲欢放在心中、诉诸笔端,文艺作品就会生发出巨大的感染力,因为人民从这样的作品中能够看到他们真实的自己。表现人民自己命运的文艺影像往往更容易激发起人民的共鸣,使人民在对自我影像的观览中获得真切的警醒、激励和鼓舞。在当代文艺创作中,许多关注当下现实的作品是这方面的优秀代表。它们直面人民生活,展现人民的生存境遇、奋斗历程和现实期待,是人民心声的直接流露和表达。实际上,正是一个个蒲公英一样的朴素心声和希望,书写着中国的未来,人民是国家发展的力量源泉,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文艺作品不能不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要把握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是随着时代和社会前进而不断变化发展的,把握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就要在发展中科学认识并正确处理文艺的普及与提高的辩证关系,这是能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关键。在文艺创作上,提高,是从人民现有的精神文化需求水平来提高;普及,是基于人民现有的精神文化需求水平的普及。因此,只有深入了解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水平,文艺创作才可以据此把握好普及与提高的尺度,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的接受期许和欣赏期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包括文艺作品在内的文化产品的质量、品位、风格等的要求也更高了”。一般而言,当普及不再成为文艺创作的主要困扰时,提高的工作就会凸显出来。当前来看,文艺创作的主要挑战是实现提高和实现怎样的提高的问题。这需要文艺创作及时感应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跟上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成长与发展,从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水平出发切实地去提高,创作更多优秀的文艺作品,不断提升人民的审美品位和人文情怀,不断提升人民的道德境界和精神境界,不断强化人民追求真善美的自觉意识,使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迈上新台阶。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