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坛轶事 >

李培禹:回乡·回声(2)


    在10日的捐赠奖杯仪式上,施甸县女县长张云怡郑重地一一接过奖杯后要退下,雪健忽然说:“张县长,你先别走。”县长一愣,大家也有点愣。雪健从包里掏出一个厚厚的信封,说:“我还有件小事要托付给你。这是我拍《杨善洲》得的奖金,我也带来了,我托你把它转交给大女儿杨惠菊。逢年过节,让她替我给老爷子扫扫墓、献束花吧。”立时,掌声四起。
    其实,还有一个细节大概只有我知道:电影《杨善洲》获得的奖项,不止那四座奖杯,它还获得了中国电影“百花奖”的提名奖。他把因提名奖得到的一万元奖金,也装进了信封,和那四座奖杯获得的奖金一起捐给了杨善洲的后人……
    终于要和大亮山说再见了。瞧,雪健要带回北京的有杨善洲的大女儿惠菊摘的柿子、存下的核桃;二女儿惠兰亲手酿的葡萄酒、酸茄醋;老三惠琴更是木耳、三七、红茶、蚕豆等大包小包占满了手。
    我不禁有点恍惚,这是拍电影呢还是生活中啊?
    “回声”的故事,从一本书讲起。
    这是一本诗集:《回声》。作者:金波。是我9岁生日那天,姐姐花0.26元买来送我的。一个刚满9岁的小学生,哪懂什么是诗啊。然而,当我翻开这本绿色封面的小书时,一下被吸引住了:
    ……可是我唱山歌,/他也跟着唱山歌;/我吹口哨,/他也跟着吹口哨。/如果你想知道他的名字,/你就向群山问一句:/叫你“回声”好不好?/他准会答应一句——“好!”
    多美的意境,多纯的童心啊!除了这首《回声》,我至今仍能记得的还有《林中的鸟声》《雨后》《卢沟桥的狮子》《走过高门楼》等,那首脍炙人口的《在老师身边》谱写成歌曲后,当年的小学生们哪个没唱过:
    自从踏进学校的门槛/我们就生活在老师的身边/从一个爱哭的孩子/变成了一个有知识的少年……
    这优美的诗句陶冶了我的情操,这难忘的歌声伴着我长大成人。我心中印上了一个神圣的名字——金波。
    后来读了一本又一本的文学书籍,《回声》却真的像那山谷间的回声,绵绵不绝地刻录在我知识宝库的“内存”里。我的外甥上小学后,我郑重地把《回声》送给他;他考上大学后,又把这本书包上新书皮,传给了刚刚跨入小学校门的我的小侄儿……就这样,一本小书传了50年,终于“失传”了——我怎么也找不到它了。晚辈们看我失落的样子,纷纷去书店买、去网上淘,可他们把一大摞金波先生的诗集抱给我时,却仍不见《回声》的踪影。
    其实,几年前本有机会去拜见金波先生,那年是他70岁生日。我负责的日报副刊部做了一个金波的人物专题。我思来想去,最终放弃了难得的采访机会,一是怕自己写不好这篇文章,愧对我的偶像也愧对读者;二是我的同事自告奋勇要去采写。原来,同事也是他的“粉丝”啊。那篇题为《金波:70岁的童年》的专稿,让我和读者得以走进这位著名儿童文学大家的内心世界,并为之深深感动。
    真是有缘。前不久,我得知《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这首传唱了半个多世纪的歌曲,也是金波老师的原创,就向他约稿。稿子刊发之后,我给老诗人寄样报,附信中顺便提及我与《回声》这本诗集的渊源。没想到,几天后我竟收到了金波老师的邮件,急忙拆开一看,啊,一本绿色封面的诗集:《回声》!原来,老诗人把他保存至今唯一的一本样书,寄给了我。他在给我的短信中写道:“希望那本诗的小册子,带给你美好的童年记忆,并对我以后的作品给予指正。”
    算来,金波先生今年已然78高寿了。刚刚颁发的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德高望重的他当然入围。但他得知后立即给中国作协党组写信,要求退出评奖。他诚恳地说:“自己的作品没有超过以前获奖作品的水平,还是把机会让给中青年作家们吧。”
    他晚年的“回声”,依然很美。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