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坛轶事 >

李培禹:回乡·回声


    岁月如梭。站在新年的门槛,我们是不是该回过头来,望一眼过去一年走过的路,留意一下自己身边的温暖抑或感动?
    我愿意把我经历的“回乡”与“回声”,说给朋友们听。
    “回乡”的故事,发生在大亮山。
    大亮山在哪儿?在云南边陲保山施甸县境内。为何叫“亮”山?因为它秃,光秃秃一片荒凉。
    20多年前,一位从地委书记位子上退下来的老人,在这里搭下窝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挖坑不止、种树不止、浇水不止、护林不止,一直干到22个年头后的一个秋天,他再也干不动了,离开了这个世界。这位老人叫杨善洲。
    两年前,一个演员来到这里,要把老人的事迹搬上银幕。他钻进了杨善洲的生活,翻山越岭重走杨善洲的路,还借来杨善洲的衣服、帽子、布鞋、油灯、拐杖,整天穿着、拿着找感觉。他说他的灵魂得到了一次净化,成了杨善洲的“粉丝”。这个演员是李雪健。
    电影拍完进入后期制作,有人说,这片子能获奖。李雪健说:“如果得奖,我要把奖杯捐给老爷子。”他把这个念头说给朋友们听时,谁都没在意。
    谁知,这是他内心的一个承诺!
    电影《杨善洲》获得的第一个奖,是第十九届大学生电影节的最佳男演员奖。领奖时李雪健说:“我儿子说过,我这样的演员在年轻人中‘人气不旺’,但我上台领奖时,同学们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舞。我说,这个掌声不是给我的,是给老爷子的,是对杨善洲这个人物的认可和热爱。”也许是回应雪健的一片赤诚,电影《杨善洲》继在大学生电影节上获奖后,又先后夺得了中国电影“华表奖”、北京国际电影节最佳贡献者奖和北京影视界的最高奖“春燕杯”奖。
    2013年10月10日,是杨善洲逝世3周年的忌日,也是杨善洲事迹陈列室建成开展的日子,10月8日,我随李雪健踏上重返云南保山的行程。飞机从北京经转昆明降落在保山机场后,我们一路奔波,沿施甸河溯源而上,两岸格桑花开得正旺。到达林场后,我们换乘越野车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终于攀上大亮山顶。从北京至此,“回乡”的路途已逾2600多公里。极目远望,林海绵延,郁郁葱葱,令人感佩。雪健在杨善洲的塑像前伫立凝思良久,自言自语地说:“老爷子,我来看你了。”由于赶路急,我们没有带鲜花来。真巧,在我们之前到来的几个参观者一下认出了李雪健,十分惊喜。他们刚刚把一个大花篮放在墓碑前,一位抱着女儿的年轻妈妈就把自己手中的一束金黄色的菊花递给他,大家一起深情地缅怀老人家。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