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民族文学视野中的山东抗日文学(4)


    D 仍缺乏史诗级作品
    除了莫言等人外,山东还有一批优秀的抗日文学作者和作品也曾颇受关注。
    比如德州作家刘金忠的《故渎》、枣庄作家倪景翔的《龙凤旗》、东平籍作家孟广顺的《河魂》等长篇小说,新泰作家庄旭清的《炮楼子》,青岛作家王泽群的《集合》等中、短篇小说等,也是非常优秀的抗日文学作品。
    另外,高密邮电局的职工秦忻怡于2004年创作出版的《“野人”刘连仁》也是一部很不错的抗日文学作品,这部传记文学作品将文学的关怀投向被强掳到日本作劳工的战争受害者刘连仁,这在山东文坛还是首次。
    在当年日本强征的中国劳工中,山东劳工最多,受苦最重,影响也最大,世人皆知的野人刘连仁就是我省高密人。自1958年后,刘连仁一家就倾其所有走上了漫漫对日诉讼路,但直到他于2000年9月去世,都没有看到胜诉的结果。刘连仁及其中国劳工的故事,是抗日时期国人最为悲惨的命运故事之一,但山东文学界过去关注很少。
    当然,山东抗日文学的写作也还需进一步加强。比如进入新世纪以来,抗日文学的创作势头明显不足,而且也没有出现一部在宏大的历史视野中展示山东人民英雄不屈的抗日斗争的、具有诗史性规模的大文学,这与最早遭受日本人迫害之苦、同时也最早举起抗日的伟大旗帜的山东军民来说,是不相称的。特别是正面反映罗荣桓元帅领导山东军民坚持敌后斗争、英勇抗击侵略者的大作品还没有出现,这也是非常遗憾的。
    (本文作者曾任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为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