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http://www.newdu.com 2024/11/29 06:11:01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彭黎明 参加讨论
在高校当老师有个好处,退休后可以常接触学生。人到晚年,常跟学生交往,就会心感年轻,与时偕行,与时俱进,这可是人生难得的一种心境。 回想我退休20多年来,先是延聘给学生上课,后是在家接待学生来访。常说军营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学校何尝不是如此?我就是一个“退”而不休的老师,但学生却是一届接一届,至今不断。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立业成家,效力于国家建设事业。每逢节假日,在电脑或微信上,接到学生发来的问候信息,一股暖流涌入心田,让我感到格外温馨。 说来今生身无长物,唯有爱好读书写作,没想到这通常的读读写写,却好像变成了与学生联系的精神纽带,不断有学生来访求教。这样一来,无形中延续了教与学的交流和兴味。令人欣喜的是,交谈过的话又往往变成报刊的文章,间或亦有带创意性的其他成果出来。人老了,还有这么一点用处,心中油然增添了许多生趣和感悟。 如今的大学生们生活丰富,不缺少新鲜的课堂知识,也不缺少课外学习的时间和精力,所缺少的往往是专业人士对他们课外学习和实践进行指导,尤其是关于专业学习与人生修为相结合的指导,更为稀少。但是,此项工作对国家后备人才的培养,对大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就业,往往起着潜在而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校在读的学生,一般素质都较高,聪明伶俐。对他们的课外指导并不困难,只要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恰当地引导或点拨,就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比如,有一日,攻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位同学来访,她说是在校报实习,请我赐稿支持。我让她从我的日记《有思录》中挑选诗文,顺便向她介绍写日记的好处,日积月累,有可能形成系统,这不妨说是研究学问的一个简便可行的路径。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此后不久,我发现这位同学在校报上开辟了专栏,集中搜罗和评析当今网络流行词语等,与我的《有思录》专栏同时连载,又属同一个路数,在汉语言文字方面进行研究,几年下来,遂成“气候”,有了影响。临近毕业,该同学竟被学校保送读研,并顺利通过北京某著名高校现代汉语专业研究生资格测试。我得知此事,不由地感叹:孺子可教耶!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杨绛:淡然走过百岁人生
- 下一篇:以禅入诗、以禅喻诗、以禅助诗——论诗与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