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殷商系文字中甲骨文现状研究来看古文字的流变(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9 07:11:28 中国社会科学网 戴灿 参加讨论
在《史记·殷本纪》正义引《竹书纪年》中,曾言及“自盘庚迁殷,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 安阳殷墟正是此时期内商都所在。在这里出土的很多文物中,都或多或少有当时的一些情况记载。甲骨文就是其中的一例。从甲骨文的出土地点与殷墟建筑基址之间的关系考察中,可以看出,其地域性特色,与城市的繁荣状态都会与文字的发展流传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安阳这个地方出土的以商王室卜辞为主的甲骨刻辞,按理说应持续存在于上述200多年的时间内。此间商王朝共存在8世12王,可见商王朝的历史悠久,商代社会的发展变化之真情,应是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面貌。甲骨卜辞在其中也是随着时代、历史的发展而衍变的。从王国维于1917年发表《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提出以称谓定王世的办法,来推断武丁、祖甲卜辞。到1928年加拿大籍传教士明义士《殷墟卜辞后编》序言中,另外提及到了不同时代的字体特征,分期已在慢慢的日趋完善。可见对于古文字在同一朝代的发展,同一历史上的流传阶段,我们还应根据地域的不同、社会发展情况的差异来区别对待。古文字是在不同王朝,统治者所推崇的不同线条组成的文字中,日益得到发展的。随着社会的变迁,人口的流动,古文字在这些流传过程,或增或减,无一定律。所有这些都是根据当时的人们与时代的需要来的。实用性居于最重要的位置。 在甲骨整治、占卜术与卜辞命辞性质的探讨中,钻凿成了实施占卜的必要条件。并且在不同时期、不同类组的卜骨中,都有着不同的钻凿形态。可见,劳动生产技术的发展,也是促使古文字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其形体的变化,更是与当时人们的生产技术密切相关。人类文化的发展,知识经验的积累,都在为古文字的发展流传做出了贡献。商人占卜术中“习卜”与“三卜”制的实施,各有其不同的目的和内涵。从中可见,古文字里从人类最开始的原始状态,到后来分工的日益明确,这些制度的实施,使得人们在使用文字时,有了不同的作用分工,文字内容也有了分类的区别。制度是保障这些古文字得以更好的表达其蕴含的手段。 甲骨文的商史研究中,商王位继承制与王室结构的研究;商王国的政体与国家结构形式的研究;等级身份与奴隶制研究;家族形态与宗法制度研究;宗教、祭祀与宗庙制度研究;商代的历法与地理研究。从这些研究中,可以看出古文字的发展演变,是受到了统治阶级的影响较大。等级身份的奴隶封建社会里,人身自由权的有无,也成了能否接受教育的决定性因素。古文字在贵族、统治阶级,那些上层人士圈中流传,奴隶只有被服从的份。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家族形态与宗法制度上,宗教信仰、祭祀要求、宗庙制度都会在意识层面上,对于文字的内涵延伸造成一定的影响。历法与地理研究则会造成地域差异的不同。字形也会在其中有些许的变化。有些人流、物流量大的地方,字形的变化、更新可能会在这些地域特色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中,变得更快。而在较为偏僻、落后的地区,则相对来说比较保守,文字的流通性较慢,保存的文字也较为原始。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价值诉求:经典文学创新的边界
- 下一篇:畅想“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