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春争及初春景”——论《红楼梦》“三春”所指
http://www.newdu.com 2024/11/29 05:11:54 中国社会科学网 王瑾 参加讨论
在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诸多地方涉及“三春”,包括第五回元春判词“三春争及初春景”,第五回惜春判词“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第五回惜春曲《虚花悟》“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第十三回可卿托梦“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第十八回贾宝玉《蘅芷清芬》“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以及第七十回薛宝琴《西江月》“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但在这些句子中,“三春”究竟是什么,一直是个争议不休的话题,甚至干脆认为这是一个死结。在本文中,笔者就试图探讨这一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历来说法颇多,或认为“三春”指的是人物,指贾府四位小姐中的三位,或指三小姐贾探春;或认为“三春”指的是时间,是三年时光;或认为这是个无需过分关注的问题,“三春”这个词语出现在不同的地方可能有不同的含义,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些情况下指人物,有些情况下指时间。 一、“三春”究竟指什么绝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问题,必须要进行探讨 如果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普通的文本,或者说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普通的作者,对于某一句话,某几个字,某个词语,我们大可不必绞尽脑汁,出现在文本不同位置的“它们”当然可以有着很多不同的含义,只要其不影响我们的文本阅读或者作者的语言表达,就都是可以接受的。但曹雪芹绝不是一个普通的作者,他博闻广识,用一生的情感和血泪“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才写成了我们今天看起来并不甚完整的作品《红楼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他把一生的悲欢,所有的学识都凝聚在了这部作品当中。而他的辛苦并没有白费,《红楼梦》是一部非常精彩,非常严谨的作品,她的每一个章节,每一个人物,甚至每一句话,每一个字对于后学者来说,都有着无限解读和考查的可能性,都值得去做深入的研究。所以对于“‘三春’究竟指的是什么”这个问题,我们不能轻易含混过去,有必要并且必须进行深入的探讨。 如上文所述,“三春”在《红楼梦》的文本中共出现了6次,我们来关注一下这6次出现的位置,后两次我们暂且抛开不论,前三次出现在第五回的判词和曲当中,熟悉《红楼梦》的读者都知道,第五回是《红楼梦》的大过节、大关键,它揭示了《红楼梦》叙事的基本走向,透露了主要人物,尤其是年轻女孩子中的主要代表“金陵十二钗”的最终命运,读懂了第五回就相当于读懂了半部《红楼梦》。而第四次出现的位置是第十三回,是秦可卿给王熙凤托梦的内容。我们不要忘记,同样是在《红楼梦》的第五回,警幻仙姑的妹妹即唤作秦可卿,这个秦可卿兼具钗黛之美,且还成为了宝玉重要的青春导师。我们暂且不论这个秦可卿是否就是贾蓉之妻秦可卿,但无论怎样,我们都无法否认作为金陵十二钗最后一位的秦可卿的重要性。了解了说话的人,再来看这句话,“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以及她托梦的全部内容是与整个贾氏家族或者说与贾府相关的全书所有人物的兴衰起落相关的。这是一句相当于谶语的表达,与第五回的判词和曲有着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的意义。于是,“三春”一词出现的位置如此重要,我们还能够将其含义含混过去么?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而在这句话之后,脂砚斋有这样一句批语:“此句令批书人哭死。”毋庸置疑,作为批书人的脂砚斋与作者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甚至直接参与了《红楼梦》书稿的整理与创作,甚至可能是某一艺术形象的生活原型,那这样一句另“批书人哭死”的句子,我们能够否认它的重要性吗?所以,我们需要而且不得不弄清楚“三春”究竟指的是什么,这个问题必须要有一个答案,而且有且只能有一个答案,这对我们理解整部《红楼梦》,对我们理解曹雪芹的血泪都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文心雕龙》之学当称文心学
- 下一篇:情到深处意无穷——《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