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鸿才德耀唐诗(3)
http://www.newdu.com 2024/11/29 05:11:06 中国社会科学网 李翔翥 参加讨论
离开齐鲁之地,逃往吴地,临行前又作《适吴诗》: 诗曰:“逝旧邦兮遐征,将遥集兮东南。心惙怛兮伤悴,志菲菲兮升降。欲乘策兮纵迈,疾吾俗兮作谗。竞举枉兮措直,咸先佞兮唌唌。固靡慙兮独建,冀异州兮尚贤。聊逍摇兮遨嬉,缵仲尼兮周流。倘云睹兮我悦,遂舍车兮即浮。过季札兮延陵,求鲁连兮海隅。虽不察兮光貌,幸神灵兮与休。惟季春兮华阜,麦含含兮方秀。哀茂时兮逾迈,愍芳香兮日臭。悼吾心兮不获,长委结兮焉究!口嚣嚣兮余讪,嗟恇恇兮谁留?” 此诗写自己离开中原,南下吴地,心情伤悲难过。他也希望向朝廷坦言自己光明磊落的胸怀,但是朝廷奸臣当道,是非颠倒,贤士受挫,无处申说。在无可奈何之际,还是远走他乡,或许遥远的吴地尊重贤士人才吧,因为那里曾是古代贤士季札、鲁仲连的故乡,自己与他们“神交”。梁鸿也想到孔子当年不也是周游列国,寻找机会吗?自己何不踵武圣人呢?在去吴之道上,梁鸿看到季春华阜,麦含方秀,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心怀希望,悲哀抑郁之怀表面上暂得以释然。但身当乱世,心有余悸,愤恨恐惧之情仍然难以排遣。 这两首诗歌可以说是给梁鸿一生惹下了不小麻烦的诗歌,但这两首诗成就了中国文学史中的不朽杰作。有道是“诗穷而后工”,可惜梁氏没能在文学史上留下一笔,诚为憾事! 梁鸿至吴,依大家皋伯通家,“鸿潜闭著书十余篇”,可惜无传。 梁鸿东游吴地期间,还写过一首《思友诗》,诗曰:“鸟嘤嘤兮友之期,念高子兮仆怀思,相念恢兮爰集兹。”高恢也是一位性情高抗,终身不仕之人。“少好《老子》,隐于华阴山中”,梁鸿东游,“二人遂不复相见”。于是抑制不住思恢之情,遂作此诗。全诗简明扼要,襟怀坦白,以鸟喻人,表达对友人高恢的思念之情。 在汉大赋居于文坛主导地位的时代,梁鸿这三篇诗歌诚为非主流文学,但其个性突出,思想深邃,感情强烈,实为汉文学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中的精品。 梁鸿德耀。大诗人李白《和卢侍御通塘曲》云:“梁鸿德耀会稽日,宁知此中乐事多。”梁鸿受业太学期间,“家贫而尚节介”;上林苑牧豕,误遗火种,烧及他家。梁鸿没有逃遁,并且“以豕偿之”,“以身居作”,邻人共同称道梁鸿之长处;归家后,“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娶同县孟氏女,恰是因孟氏女“欲得贤如梁伯鸾者”;梁鸿为其妻取字曰德曜,命名为孟光,亦可见梁氏之心志;“仰慕前世高士,而为四皓以来二十四人作颂”,可见梁氏之心中偶像;至吴,寄居皋伯通家,为人赁舂。妻字孟光举案齐眉,皋伯通曰:“非凡人也。”通过上述这些生活中的细节,我们也觉得梁鸿高士异于常人的品行。诚如《后汉书》的作者范晔引其父范泰之言云:“古者隐逸,其风尚矣。颍阳洗耳,耻闻禅让;孤竹长饥,羞食周粟。或高栖以违行,或疾物以矫情,虽轨迹异区,其去就一也。若伊人者,志陵青云之上,身晦泥污之下,心名且犹不显,况怨累之为哉!与夫委体渊沙,鸣弦揆日者,不其远乎!” 三、隐居不仕 逃窜海曲。观古代的一些高士们,其人生轨迹大率如此。他们才高于世,德耀当代,其言行不容于世,甚至时有针砭之论,故不为统治者所容纳,因而这些高士们大都遁世逍遥以自保。《易》云:“《遯》之时义大矣哉”。又曰:“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这些隐居不仕之人的通常做法,在《后汉书·逸民传》中概括的很精当。《逸民传》云:“或隐居以求其志,或回避以全其道,或静己以镇其躁,或去危以图其安,或垢俗以动其概,或疵物以激其清。” 梁鸿身处两汉易代之际,“父让,王莽时为城门校尉,封脩远伯,使奉少昊后”,这实在是家庭幸运所致。当刘秀削平群雄,建立东汉后,他又幸运地进入太学。但很不幸的是,梁鸿学无所用。其原因是东汉盛行今文经学,而梁鸿“不为章句”。今文经学主要是根据当时统治者的政治需要,对儒家经典大肆进行穿凿附会,繁琐考证,还大搞谶纬之学。 谶纬之学以阴阳五行学说和董仲舒“天人感应论”为依据,在东汉被称为内学,尊为秘经。谶是用诡秘的隐语、预言作为神的启示,向人们昭告吉凶祸福、治乱兴衰的图书符箓。纬是用宗教迷信的观点对儒家经典所作的解释。东汉统治者一开始就利用谶纬之说,并力图把它合法化。光武帝于中元元年宣布图谶于天下,把图谶国教化。汉章帝更于建初四年召集白虎观会议,这次会议的讨论记录,后来由班固整理成书,名为《白虎通德论》,成了谶纬国教化的法典。梁鸿所学,唯重大义,不合潮流,故此毕业也就失业,在上林苑牧豕了事。这种情况在当时并非个例,象大思想家王充也是其中一个。所以,《后汉书·逸民传》云:“是时裂冠毁冕,相携持而去之者,盖不可胜数。” 梁鸿归隐还因为他写过一首抨击时弊的《五噫之歌》。陆龟蒙《和袭美咏皋桥》诗云:“横截春流架断虹,凭栏犹思五噫风。今来未必非梁孟,却是无人断伯通。” 唐代诗人们也多次提到梁鸿归隐之事,并给予极高的赞誉。初唐诗人王勃在其名文《滕王阁序》中云:“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这里也惋惜梁鸿在政治昌明之时,因为作《五噫之歌》而被迫逃窜到齐鲁一带临海之地。梁鸿外逃,也说明他是“见机”,“知命”的君子达人。 李白《口号赠征君鸿》:“陶令辞彭泽,梁鸿入会稽。我寻高士传,君与古人齐。”钱起《送张五员外东归楚州》:“他日诏书下,梁鸿安可追。”白居易《赠内》:“梁鸿不肯仕,孟光甘布裙。”白居易《二年三月五日斋毕开素当食偶吟赠妻弘农郡君》:“缅想梁高士,乐道喜文章。”皮日休《皋桥》:“皋桥依旧绿杨中,闾里犹生隐士风。唯我到来居上馆,不知何道胜梁鸿。” 四、夫妻纯情 举案齐眉。梁鸿一生,默默而终,但其声名事迹历代传诵不已,这主要是因为他为后人留下了“举案齐眉”之故实。梁鸿本人也因之成为“贤夫”的代名词了。如,清宣鼎《夜雨秋灯录·青天白日》:“盟深金石,妹喜嫁得梁鸿;刼转沧桑,郎忽贫如司马 。” 唐王绩《山中叙志》云:“张奉娉贤妻,老莱藉嘉偶。孟光傥未嫁,梁鸿正须妇。”张奉,据谢承《后汉书》本传说,张奉的妻子袁氏同丈夫偕隐度日,不慕荣华;老莱,其人乃春秋时代的隐士,楚王想起用他,他就带着妻子逃到江南躲起来,一道过着平静而安乐的生活;孟光倘若尚未出嫁,梁鸿是最为合适的人选,二人的结合,可谓天作地配,佳偶天成,如同张奉贤妻,老莱嘉偶。 而提起梁鸿,总要谈到他的妻子孟光。孟光,字德曜,她与梁鸿以耕织为生,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后至吴。鸿为佣工,每食时,光必举案齐眉,以示敬爱。孟光也因之成为“贤妻”的代名词了。如,宋司马光《送酒与邵尧夫因戏之》诗:“请君呼取孟光饮,共插花枝煮药苗。”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他人行别样的亲,俺根前取次看,更做道孟光接了梁鸿案。”明王玉峰 《焚香记·辞婚》:“但俺小姐德不下于孟光,状元才可超于司马,堪为佳配。”清钮琇《觚剩·睐娘》:“孟光同隐,未得其人;弄玉俱仙,徒为虚语。” 唐人更是屡次在诗中提到孟光这位“贤妻”形象,以表达对家中妻子的思念和赞美之情。如,窦群《初入谏司喜家室至》云:“一旦悲欢见孟光,十年辛苦伴沧浪。不知笔砚缘封事,犹问佣书日几行。”元稹《使东川望驿台(三月尽)》云:“可怜三月三旬足,怅望江边望驿台。料得孟光今日语,不曾春尽不归来。”段成式《嘲元中丞(一作襄阳中堂赏花为宪与妓人戏语潮之)》云:“莺里花前选孟光,东山逋客酒初狂。素娥毕竟难防备,烧得河车莫遣尝。”佚名《真符女与申屠澄赠和诗(澄赠)》云:“一尉惭梅福,三年愧孟光。此情何所喻,川上有鸳鸯。”徐夤《人事》云:“颜氏岂嫌瓢里饮,孟光非取镜中妍。”徐夤《绿鬓》云:“绿鬓先生自出林,孟光同乐野云深。”刘兼《江楼望乡寄内》云:“独上江楼望故乡,泪襟霜笛共凄凉。云生陇首秋虽早,月在天心夜已长。魂梦只能随蛱蝶,烟波无计学鸳鸯。蜀笺都有三千幅,总写离情寄孟光。”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马银琴:《诗经》的形成、演变与影响
- 下一篇:诗词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