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再访“月亮城”


    处于四川西南部的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如今已是声名鹊起,饮誉中外,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就是它最响亮的名片。
    西昌属于亚热带气候,海拔高、纬度低、地形隐蔽、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自古就因赏月分外明亮皎洁而被冠以“月亮城”的美名,又以年平均气温16℃,地面风力柔和气候适度被称为“小春城”,这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它成为火箭和卫星最理想的“天然发射场”,多年来为祖国的航天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近年我国第一颗北斗导航卫星就是从这里成功升起,漫游浩瀚太空的,北斗导航系统也在稳步地建设和完善着。这里,记载着广大科技人员辉煌的成就,也记载着他们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前年,我们曾经来过这里进行采访。去年金秋,我们一行再次造访“月亮城”,感触良多。
    
    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成功发射大推力捆绑式火箭、“北斗”导航卫星的“鲁班”二号塔塔架在大凉山峡谷底端巍峨矗立,高耸入云。任国凤 摄
    
    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牛头山测量站,依稀可见被云雾笼罩的发射场3号塔塔架。 任国凤 摄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至今仍是我国唯一发射地球同步卫星的航天基地,总部坐落在西昌市西北约60公里处的风景秀丽而又神秘幽深的大凉山峡谷中。这个现代化高科技的卫星发射中心分布着卫星发射测试、指挥控制、跟踪测量、通信、气象、勤务保障六大系统的相应场区。在发射场,成功发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的三号“功勋”塔塔架和成功发射大推力捆绑式火箭、“北斗”导航卫星的“鲁班”二号塔塔架等在峡谷底端巍峨矗立,高耸入云,不怒而威,蔚为壮观,让人浮想联翩,感慨万千。
    
    展示图片为1969年,毛泽东同志批准中心建设方案,并圈阅关于发展我国通讯卫星的报告。任国凤 摄
    
    展示图片为1969年,周恩来总理审查中心选点方案,并批示关于成立宇宙航行工区的批件。 任国凤 摄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创建了许多惊天动地的人间奇迹,它的建设本身就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奋斗史。它始建于非常时期的1970年,1982年交付使用。老一辈航天人以“天是罗帐地是床,安宁河畔扎营房,三块石头架起锅,野菜盐巴下干粮”的创业精神,克服了无数今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甚至鲜血和生命,把祖国航天事业的根深深地扎在了川西大峡谷腹地。为适应发射国内外大容量、大功率、长寿命卫星的需要,国务院、中央军委1989年批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2号工位建设项目,由中心、安装总队和工程建设所共同承建二号发射工位,从开工到建成只用了短短14个月的时间,创造了世界航天发射场建设史上的奇迹。
    在中国航天走向世界的同时,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也在茁壮成长,从发射单一型号火箭到多种型号火箭;从单射向发射到多射向发射;从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发射到多轨道航天器的发射;从国内卫星发射到承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从一星一箭测试到三星两箭、两星两箭同时测试;再从诸单元配合到五大系统协同,综合发射能力不断跃升,逐步跻身世界一流航天发射场的行列。中心始终秉持能力提升为核心,以制度建设为保障,稳步提升综合科研能力、数字化、信息化、等各方面的水平,且成效显著。具备了指挥显示、信息交换、数据处理、实时监测、计算机辅助决策等诸多功能,为颗颗卫星顺利升空打下夯实的基础。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国家正在建设的重要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是中国正在实施、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系统以建成独立自主、开放兼容、稳定可靠的覆盖全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目标,促进卫星导航产业链的形成,完善国家卫星导航应用产业支撑、推广和保障体系,推动卫星导航在国民经济社会的发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除了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和授时服务外,还具备短报文通信,差分服务和完好性服务特色,是我国国家安全、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大信息基础设施。北斗导航系统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按照中国航天工程“三步走”的战略, 2000年建成北斗卫星导航实验系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具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2012年底左右,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形成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的服务能力;2020年左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形成全球覆盖能力。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具备了亚太地区区域服务能力,已成功实现第二步,并且,已经形成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互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2007年2月3日,我国第一颗自行研发设计的北斗导航试验卫星,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送出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2007年-2012年,航天事业得到了长足飞速的发展,发射了“神舟”系列、“嫦娥”系列和“天宫一号”火箭。西昌航天人肩负使命、扎根西南边陲以“组织指挥零失误、技术操作零差错、设备设施零故障、任务软件零差错、数据判断零失误”为目标,截至到2003年,已成功发射了近34颗地球通讯卫星。从1990年以来的20多年里,中心还多次承接了国际商业卫星的发射任务,即中国箭外国星,成功将“亚星”和“澳星”送入太空。枚枚火箭的成功发射,都凝聚着无数航天人的心血。2012年我国陆续发射了多颗北斗导航组网卫星,不断扩大覆盖区域,提升服务性能。
    
    2012年12月25日23点08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发射前夕,我国自行研发设计的第16颗北斗二号GEO-6导航卫星与二号塔架分离。任国凤 摄
    2012年12月25日23点33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承载着我国自行开发研制的第16颗北斗系列导航卫星的长三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升空,并成功将卫星送入预定运行轨道,这是我国北斗导航建设的收关之战,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70次发射。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是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它将与先期发射的15颗北斗导航卫星组网运行,形成区域服务能力,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的成功发射,对于提升系统服务性能具有重要作用,标志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航天工程没有百分之九十九的成功,只有百分之百的成功,这就要求在质量建设上要严上加严、体系运行上要精益求精。航天工程是国防的保障,一颗螺丝钉的松与紧都关系到卫星发射任务的成败,唯有不放松,落实任务、排查各系统,排除隐患零失误,做到心中有数,才是发射取得成功的关键。当今各国综合国力增强,世界格局变化莫测,要想使中华民族长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多发射卫星有益无害。发射卫星观测天文、气象、交通信息,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国防防备能力和意识。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嫦娥工程、北斗导航工程、海南发射场建设等重点项目的实施,中心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西昌航天人发扬敢于争先、敢于超越、敢于拼搏的精神,以人才为队伍、信息化和质量体系“三项基础性建设”为牵引,综合发射能力实现从单射向发射到多射向发射、从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到发射多轨道航天器,从每年最多执行3次发射任务到年发射能力达到10颗以上,从测控模式试验到远控模式的跃升,中心跻身于世界航天器发射场行列。东方红卫星,载人航天卫星的成功发射是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国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安宁河是通往发射场的必经之路,在发射场建设初期河上无桥,为运输建设物资抢建安宁河大桥,图建桥动员大会现场。图/任国凤
    40多年来,一代代西昌航天人把理想信念与祖国的航天事业联系在一起,勇于拼搏、奋发进取,扎根山沟、矢志航天、逐步形成了“艰苦奋斗、求实创新、团结奉献”的西昌航天精神,这是我们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在祖国辉煌的航天事业中,在充满挑战和风险的发展道路上,一代代西昌航天人艰难跋涉,奋力前行,无怨无悔,一批批先进群体和英模人物的事迹孕育着民族精神、闪烁着时代光芒,熠熠生辉、光彩照人。
    
    霞光中的西昌市区民族公园中五十六个民族柱西南侧的雄鹰雕塑。任国凤 摄
    他们像一只只在蓝天翱翔的彝族雄鹰扎根安宁河畔,为中心发展奉献的青春年华,奉献聪明才智,奉献热血和汗水,把一生交给他们钟爱的航天事业!他们的业绩和精神将永载史册!
    共和国不会忘记!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