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神领域进行的意义生产——伊格尔顿的生产性文学批评理论(2)
http://www.newdu.com 2024/11/30 11:11:14 未知 姚文放 参加讨论
注释: ①按该书是伊格尔顿根据女性主义与解构主义之间的异同探讨当代激进的文化政治问题的著作。 ②特里·伊格尔顿等:《批评家的任务》,王杰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289页。按,亨利·詹姆斯是19世纪美国著名小说家。 参考文献: [1][13][15][17][18][20][21][22][23][49][54]特里·伊格尔顿等:《批评家的任务》,王杰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114、114-116、115、115、116、156、180、178、169、182、165页. [2]路易·阿尔都塞等:《读〈资本论〉》,李其庆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第73页注(1). [3]路易·阿尔都塞等:《读〈资本论〉》,李其庆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第99-100页. [4]特里·伊格尔顿:《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文宝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第39-40页. [5][6][8][11][12]特里·伊格尔顿:《马歇雷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戴侃译,《国外社会科学》1983年第1期. [7][9][10][16]Macherey,Pierre,A Theory of Literary Production,London and Boston:Routledge & Kegan Paul,1978,pp.85,238,613,75. [14]特里·伊格尔顿等:《批评家的任务》,王杰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序言”,第4页;特里·伊格尔顿:《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文宝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引言”,第2页. [19]特里·伊格尔顿:《瓦尔特·本雅明或走向革命批评》,郭国良、陆汉臻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序言”,第Ⅰ页. [24]特里·伊格尔顿:《文学原理引论》,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作者序”,第1页. [25][26][27][28][29][30][31][32][33][34][37][39][42][43][44][45][46][47][50][51][52][53][57][58]特里·伊格尔顿:《文学原理引论》,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第14、18、19、19-20、228、247、247、229、246-247、248、108、107、87、210、210、212、213、213、203、229、230、241、252、180页. [35][36][38][40]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上卷,洪汉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第376、354、393、365页. [41]特里·伊格尔顿:《文学原理引论》,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第90页注①. [48]特里·伊格尔顿:《文学原理引论》,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第213页注①.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思想史研究体系
- 下一篇:语言转向与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