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访谈 >

陈渐:悬疑,并非虚拟的梦幻


    
    陈渐,河南焦作人,现居北京。著名悬疑作家、编剧。电影作品有《全城通缉》《维和风暴》等。小说作品有《大学桥》《地狱传媒》《弗洛伊德禁地》《地下有耳》《帝世纪》,“大唐敦煌变系列”(《大唐泥犁狱》《西域列王纪》《大唐梵天记》《大唐敦煌变》)等十余部。(受访者供图)
    
    拉开厚厚的窗帘向窗外望去,长街空寂,草木无语,偶尔可见勤奋的快递小哥还在马路上奔波——这个春天发生的景象,在陈渐的内心留下了深深的刻印,“一切就像是电影, 比电影还要精彩……”
    “今天的访谈还要不要戴口罩呢?”说这话时,陈渐迟疑了一下,也不知是问嘉宾、悬疑小说作家庄秦,还是在征询主办方。
    5月24日,悬疑推理作家陈渐在北京南锣鼓巷春风书院,接受了《中国青年作家报》记者的独家采访。
    “我的理念就是,在看我小说的第一页或者前几页的时候,一定要能够吸引住读者。因为人类都有好奇心,所以,悬念是吸引读者的一个办法。”用“好奇心”和“悬念”刺激与调动读者,这可以说是悬疑作家的本能使然,但陈渐能够在众多悬疑推理写作者中脱颖而出,除了他极具吸引力的写作技法外,更重要的是他对“悬疑”的理解有独到之处:“制造悬念的过程,是一种吸引读者继续阅读的手法,但是,作家真正要表达的东西,肯定不是悬念,而是通过悬念表达一个更为高级的内核。”
    悬疑小说也包括一些日常的推理
    陈渐是国内第一批悬疑奇幻作家,他的小说行云流水,纵横挥洒,拥有众多90后、00后粉丝。
    小说的类型多种多样,陈渐为什么选择悬疑小说创作呢?
    1970年代末出生的陈渐本科就读于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在大一时,因为刚摆脱高考的“束缚”,他将高中的学习生活和自我感受变成文字,写出了一部30万字左右的青春校园题材的小说。小说的最终出版,在校园引起了轰动,这对还在读本科的陈渐无疑是一种莫大的荣耀和激励,也坚定了他写作的决心。
    相比写作初期的顺利,陈渐的第二部小说就稍显曲折了,虽然倾注心血,但并没有获得认可,他对《中国青年作家报》记者说:“这本小说拿给了三家出版社,虽然都过了终审,可是到最后都没有出版,这让我很痛苦。痛定思痛,我决定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写作,进行转型。”
    陈渐将目光投向了自己的兴趣点上。因为他特别喜欢阅读悬疑题材的作品,这类小说的情节设计、故事走向,都特别吸引人。“悬疑小说会给人阅读的快感,‘好看’是其最大的特征,我认为,这就是作品的核心,也是我写作的方向。”陈渐仿佛找到了书写的内在动力。
    《地狱传媒》与《弗洛伊德禁地》是陈渐早期的悬疑小说作品,写于2006年左右,收获了不小的反响。“这些创作初期的作品,其实稍显青涩与不足,有很大成分是为了取悦青年读者,因为你要让他们来喜欢你的东西,这样的话出版机构会认为你的作品具有商业价值,才会给你出版。”陈渐说。
    “其实在大部分的小说中,‘悬念’都是存在的,如果没有悬念,就很难吸引人继续看下去。特别是在通俗文学中,几乎都是有悬念的,没有悬念就像是一个没有曲折的故事。”陈渐对悬疑小说的理解是,“在小说中,不一定是有刑事案件,也包括一些日常的推理,就是一定要出现谜团,然后想办法将这个谜团或问题解决掉。”
    将现代类型文学范式注入到古代背景上
    悬疑中有故事,好的故事最受网络读者的青睐。随着网络文学热度的增加,陈渐一度把创作重点转向网络。
    “现在挑帘秀正在播讲的《帝世纪》,就是我想往网文转的一个实验。当时我写了160万字,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在连载的过程中,陈渐发现了问题。
    “我的写作习惯和网文写作习惯相差太大了,”陈渐说,“我的写作习惯是,写到中间的时候可能会修改前面的。因为我对结构的要求比较严谨:我做大纲的时候,从起点到终点,怎么布局,哪个人物在哪出现,都有一个很详细的规划。在写作的过程中,中间出问题的话,我会翻过来修改前面。到最后一个字写完以后,基本上我就一字不改了。这样一来,我就没办法写网文。你能想象到,你写完网文以后,读者一天一天地看完了,你再去修改前面的?那会被骂死的。”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体力真跟不上。一天上万字的更新,更一年,我的天!我一想这个工作量我真的要疯掉了。”听上去,陈渐十分羡慕那些体能充沛的网文作者。
    好的故事不等于一部小说,但从网文写作,回归到小说创作,陈渐对故事和人物,对悬疑和情节,都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这无形中扩大了一名作家脚下的土地,让他笔下的悬疑推理不再仅仅满足于好奇,而是被赋予了复杂的人性和丰富的意涵。
    从2018年出版文化悬疑小说《西游八十一案:大唐泥犁狱》,到新近出版的《西游八十一案:大唐敦煌变》,陈渐“游走在神魔与现实之间”。
    “西游八十一案”系列以真实的玄奘西游路线为背景,书中的人物和地点在史书上或多或少都会找到一些影子。《西游八十一案:大唐敦煌变》是其“西游八十一案”系列的第四部,取材《西游记》第二十八回至第三十一回“奎木狼私情下凡,抢宝象国公主百花羞”一则,讲述了玄奘取经途中受困敦煌的故事。新书紧扣传统文化之核心,既展现了盛唐和敦煌特有的文化氛围、风土人情,又紧贴玄奘取经的真实经历和《西游记》中神奇瑰丽的传奇。这种创作方式,实现了文学名著和真实历史交相辉映,古典叙事和现代探案的融会贯通。
    正如马伯庸对陈渐作品的评价:“我一直特别欣赏这样的创作手法,将现代类型文学范式,注入到古代背景上,赋予古人或古代舞台以超脱传统的全新形象,让人耳目一新。”
    要让读者拥有沉浸式体验
    “阅读悬疑小说,一定要让读者拥有沉浸式体验。”陈渐特别强调了这一点。
    要让读者拥有沉浸式体验,对作家的创作就有一定的要求。为了更好地让阅读者融入小说情节和人文故事中,每一部小说的创作准备期,陈渐都会从基础的案头工作做起,翻阅海量史料,四处奔波采访,认真进行调研。在创作《西游八十一案:大唐敦煌变》之前,陈渐做了一年半的资料搜集工作。他对唐代初期的敦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购买的相关书籍就有四五十本,又从网上下载相关论文几十篇。回忆起创作中资料储备和比对的过程,陈渐连叹不易:“当你看完了一本很厚的书,其实很多时候,真正用到的资料就一两条。”
    即便如此,创作前的知识储备过程依旧不能减少,哪怕一个细微的环节都不能省略,这已经成为陈渐创作的一个特点。他会将有用的资料做成一个文档,“文档我大概就写了有两三万字,把所有资料归并整理,就花了一年半的时间,然后才能开始写作”。这所有的准备,都是为了使读者拥有更好的阅读体验,陈渐认为:“作家在创作的过程中,对好多东西必须要熟悉。如果不熟悉的话,你就写不出那个历史时代,也写不出时代本身的人情韵味。”
    “我的好多朋友都是90后,那个时期的孩子会把废旧的自行车链条串起来,制成类似火药枪的玩具。如果我写一个1990年代的小说,有这种内容的叙事,就会让90后读者感觉不失真,小时候就是这样玩的。”这样一来,读者就会有身临其境之感。“当这些东西一写出来,读者就会回到那个时代,能够进入那个时代的风土人情之中,读者自然会形成沉浸式体验。”陈渐说。
    “我写书最讲究的就是,一定要让读者在阅读时的情感和他当时的那种心境,进入到我的故事里面。对,这就是沉浸感。如果不进入这样一个共情里,读者就是和书本脱离的。”讲到这里,陈渐喝了一口冰咖啡,有一种爽爽的感觉。
    他由此及彼地谈到了历史小说的创作:“现在很多作家都开始写‘古风小说’,你必须要把当时的历史背景、生活状态还原,这需要作家有一定的历史知识。比如,古人去餐馆吃饭,不可能拿着那么大的十两银子买单,因为古代从来没有用银子结账的习俗。中国历来都是一个银很匮乏的国家,一直到清朝,墨西哥银洋大量涌进国内,才有了‘银’这一概念,在古代银子还是非常稀少的,在写作时一定要留意这些历史细节。”
    从青春校园题材小说到《西游八十一案:大唐敦煌变》的出版,陈渐几乎经历了我国畅销文学时代的每一个重要阶段。“西游八十一案”系列的第一部《西游八十一案:大唐泥犁狱》将要搬上荧幕。从陈渐的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时代的变迁、观念的转变,以及经典故事传播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悬疑,并非虚拟的梦幻,它有真实的场景和故事,比电影还要精彩。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