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建构日益丰富阔达的文学格局


    “世界文学成果的共享,成为中国深度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文学收获,充分显示了今日中国文学自身的影响力。”
    近五年来创作丰收、批评繁荣的文学格局,进一步彰显了王国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之说。同理,一代之文学,与文学的变革同生共长的批评,当然也有一代之文学批评家,他们创造出一个空前丰富而阔达的文学批评格局:青年批评人才辈出,文笔日益纯青的中老年批评家,依然以其高品格的专业精神支撑时代的批评格局,特别是海外汉学家空前活跃,他们不断以新的研究汇入中国文学的批评队伍,极大地丰富和推进了当下的文学批评。
    五年中,推出批评新人,引领批评风尚,最著名的当属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制,每年吸纳10位左右“70后”、“80后”批评家为客座研究员,历时6年6届。这一机制把客座研究员推入当下繁盛而多样化写作的文学格局里,助力他们进入一个个具体的文学批评工作中,如研读或研讨某部新著、考察文学现象、论述文学热点、出版系列批评专辑等一个个实践性颇强的批评活动,既出著述,又出人才。
    而文论报刊有一种潜在的文学领衔的职责,为文学史的良种库提供文学良种,为当代文坛提供审美而鲜活的文学现场,催生一代又一代的作家与批评家,为文学生态和社会文化生态做出有效的建设,文论报刊的这种阵地意识便是对文学与时代的担当。因此大家也都以推人才、出佳作为本位,体现出阵地意识和文学自觉。在这个意义上,《文艺报》的确引领了文学理论批评新风,又如《小说评论》的“文坛纵横”批评名家专栏坚持多年;《当代作家评论》今年还新开了“当代文学批评家研究”栏目,以此向批评大家致敬;《创作与评论》的“新锐批评家”,《大家》的“新青年”开启同代批评家评同代作家作品;《南方文坛》从1998年起以“今日批评家”为头条栏目,一期一人,至今已推介了108名彼时新进的青年批评家,遍及中国文学版图,可谓浩浩荡荡,生气勃勃。
    近五年,多媒体与全球化深刻影响与丰富壮大了文学批评格局,中国文学与海外与世界的对话空前活跃。在此背景下,优秀汉学家及其研究也日益受到关注。《南方文坛》借力苏州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开了3年“译介与研究”栏目,推出了李欧梵、夏志清与夏济安、王德威、高利克和新一代汉学家罗鹏、白睿文、李素等对中国文学热忱而专业的翻译推介,以及相关的最新研究,颇受关注。
    特别值得关注的,还有海外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重写文学史”一直就是当代中国文学学科一个常提常新的问题,近30年数以千计的文学史著作就是明证。近年,汉学家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书写影响日增,著作甚丰。2016年邓腾克主编的《哥伦比亚中国现代文学指南》、张英进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指南》,罗鹏和白安卓主编的《牛津中国现代文学手册》,2017年王德威主编的《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4种中国现代文学史在两年内相继问世,如此密集和体量均创中国文学史之最,其影响与争论将有不可估量的可能性。尤其集合美欧、亚洲,大陆、港台地区的143位学者作家,以161篇文章构成的独特的《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煌煌巨著,新说高论迭出。也许这本文学史的一些论述可能会引起争议,但其在提供研究中国文学新的思考维度的同时,拓展了华语创作与研究的文化场域,对当下中国的文学、文学研究和文学史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南方文坛》2017年第5期集中首发《牛津中国现代文学手册》《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长篇导论,并发表陈思和、丁帆、陈晓明、季进等文学史研究专家的评论,我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永远是我们的文艺方针,正常的理性的学术交锋是文学批评的生命。内地和海外话语系统不一样,对于同一种文学史现象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对汉学家的研究进行对话、讨论、商榷、甚至出现批评的声音,都是正常的,这意味着信任与融合。《南方文坛》如此富有文学史意义的学术呈现,就是以专业的努力,以期形成海内外学界的文学对话、讨论、商榷、甚至批评。
    总之,世界文学成果的共享,成为中国深度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文学收获,充分显示了今日中国文学自身的影响力。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今日之中国,能拥有如此众多保有文学初心的批评家及汉学家,说明中国文学的格局日益丰富阔达,这是我们时代的文学之幸,当然也是中国文学的文化自信。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