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宫之谜:因为它们难,并且迷人
http://www.newdu.com 2025/01/28 07:01:11 澎湃新闻 李迪迪 参加讨论
决定翻译这本书,只是因为它看上去有趣。迷宫是我喜欢的主题,小时候,我喜欢迷宫图册游戏,以寻找最优解为乐,在海外旅行时,总要走一下当地的绿篱或砖石迷宫。后来,我成了一个迷宫文学玩家,曾经花费大量脑细胞去破解像乔伊斯、纳博科夫和品钦这类作家留下的天书,仅仅因为它们难,并且迷人。相比之下,博尔赫斯、埃科、波拉尼奥这类作家的作品虽然也很迷人,但显得很容易了。 对了,决定翻译这本书,也跟它字数少有关。这是一本图文书,文字仅占篇幅一半,我预计自己每天工作三小时,很快就可以拿下它。而且,我还可以边玩那些迷宫边翻译它——对于翻译这件性价比极低的苦活计,这一点简直太加分了。 但结果,我迷失在它的迷宫中了。 《迷宫之谜:从忒修斯到博尔赫斯》,亨利·艾略特著,奎贝绘,李迪迪译,中信出版集团2019年7月。 博尔赫斯曾经幻想过巴别塔图书馆,幻想过一本万有之书,那是一本关于世界的目录的目录,书脊无限厚,囊括了宇宙中所有的过去,现在,以及所有可能的未来。什么是世界的目录呢?我想,大概就是百科全书,你不妨想想维基百科的所有条目。什么是世界的目录的目录呢?我想,大概就是互联网本身。 当我进入这本书,我发现它是关于迷宫的目录。世界上所有跟迷宫有关的条目,都收入它囊中。按材质分,有平面迷宫,园林迷宫,色彩迷宫,镜子迷宫……;从历史讲,有克里特迷宫传说中忒修斯、阿里阿德涅、米诺斯和米诺陶的爱恨情仇,有代达勒斯的因果报应,有希罗多德记载的埃及十三世法老的陵墓,芬兰寒冷的海边古老的巨石阵,赫必族的转世投生传说,古印度史诗中的脉轮阵法,威尔士神话中的螺旋城堡,美索不达米亚神话中的大天牛和古老的占星术;从文学艺术讲,有雨果笔下巴黎的下水道系统,卡夫卡那梦魇的城堡,刘易斯·卡罗尔笔下颠倒的镜中世界,埃科笔下致命的迷宫藏书室,博尔赫斯的迷宫宇宙图谱,本雅明笔下每天把面色苍白的小职员送往格子间的怪兽地铁系统,塞巴斯蒂安笔下那充满死胡同的人类意识的迷宫,以及居伊·德波引领的那些情境主义者、波西米亚人和那些玩弄文字游戏的、游走在自设的迷宫法则中的“乌力波”老鼠们……从自然界看,迷宫存在于万物的细节中,那是指纹的图案,大脑的横截面,我们的九曲回肠,卷心菜横切面的纹理,珊瑚上的螺旋……还有还有,作者还收录了建造迷宫的几个重要的人物故事,其中一个叫“迷宫之王”的嬉皮士,拥有一个实验摇滚乐队,是个真朋克,真隐士,真苦行僧,当我翻译到最后,看到了他的结局时,想到了自己深爱的一些人,忍不住想要穿越书页去拥抱他,为他流下同志般的泪水。 所有这些,都是关于迷宫的目录。也仅仅只是目录而已。作者并不打算把这份目录变成一本传统意义上的“新知百科”,他的写作风格是罗兰·巴特所说的“零度散文”,不解释,不渲染,不展开,只是冰冷地陈列。不夸张地说,如果按照传统的方式写作,这本书的文字量应该是现有的十倍。也就是说,读者看到的文字,是应有的十分之一。这个压缩程度,自然带来了相当的困难。然而,破解它的乐趣也增加了十倍。 作为译者,我就迷失在这座迷宫目录的迷宫中了。每天的大部分时间不是在进行语言转换,而是在互联网,也就是“关于目录的目录”这座无限的迷宫中寻找无穷无尽的答案。很多时候,我从一个词条出发,读完了一本古印度史诗,又读了它的其他版本,从引文的一个句子出发,把但丁的《神曲》又复习了一遍,从一个星座出发,发现弗雷泽的《金枝》中译本翻译的一些问题,从阿里阿德涅被忒修斯抛弃的悲伤故事出发,一路颠簸终于找到了尼采和德勒兹的解释聊以自慰,从一个精神分析学的术语出发,我研读了弗洛伊德到拉康对自我同一性的各种阐释,从一个莫名其妙的电影场景的描摹出发,看了一部我以前不敢看的恐怖电影,还为此买了我以前根本不可能买的视频网站会员服务。 当所有这一切又甜蜜又折磨的旅程完成后,我发现,我遗忘了这本书的另一半,也就是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迷宫图形。我一个迷宫游戏也没有玩,因为这本书的作者之一,文字迷宫的发明者亨利·艾略特先生已经耗尽了我的脑力。 这本书的另一位作者奎贝先生,发明了这本书的另一半:图形迷宫。这些迷宫和插图,是“一笔画”,仅用一根红线贯穿了全书的所有书页。在阅读中,你必须像走在迷宫建筑中那样,随着这条红线指示的方向,上下左右转动这本书。关于迷宫的词条是离散在这本书中的,当你发现一个条目有了后续,而你想不起它的前文,想要回溯的时候,你会发现,向后翻阅的阅读变得更加困难了。这就像在迷宫中步行一般,玩家很难记得自己的来时路。所以,这不是一本很快就能翻完的书,也不是一本可以一次读完的书,相反,它是一本必须被重读的书。“你不能读一本书,只能重读一本书。”这句话是这本奇怪的拓扑书的使用说明之一。 我还想提醒本书玩家的是,这本书的目录和前后页、中页都为这座迷宫提供了一些参考坐标。比如,第一章和最后一章都叫“洞口”,就像一座迷宫的出入口是同一个。但境界完全不同。第一章的前页,是《神曲》中那句著名的开场: “在人生的中途,我发现自己置身于一片黑暗森林之中,正道已失。” 而当你从洞口中走出来,从这本书的迷魂阵中走出来时,最后一页又出现了《神曲》中的一句话,这是《地狱篇》第34章的结尾: “直走到我透过一个圆洞口,望见了天上的美好之物:我们就从那里出去,再次看见了那灿烂的群星。” 而在这本书的正中心的一个对页上,《神曲》中的诗句再次出现了,这是《神曲》“地狱篇”中的另一个梗,大概讲的是但丁的引路人维吉尔背着但丁,在撒旦的大腿上向下行,进入地球的中心,爬到撒旦的臀部,又接着向上爬,而但丁在这一上一下之间已经彻底丧失了方向感,以为又要回到地狱里去了。这就是我们在迷宫中常见的迷失感。 这个对页是血红色的,需要倒转一次方向才能阅读,当你翻转方向,你会像但丁一样,觉得继续翻阅下去,反而像是在往前翻了。对页中央画着牛头怪,也许象征着你作为走迷宫的英雄,杀死了它。 这本书的目录已经告诉我们,这座文本与图像迷宫是一个对称的、螺旋下降的漏斗状的拓扑结构:进入“洞口”,你落入“圈套”,沿着螺旋下降的道路,你开始“探寻”,一路下降到“坟墓”中,进入迷宫最深处的“中心”,杀死了牛头怪米诺陶,从“子宫”中重生,然后,你沿着螺旋上升的道路展开“朝圣”之旅,通往“自由”,并最终从“洞口”中走出来,走出这本书的迷宫。而这时的你,走出迷宫的这个你,已经与当初步入迷宫的那个人,不再是同一个人了。这是一种迷幻的,眩晕的,带有极强精神象征的体验,作者向我们证明了,一本书也完全可以与一座实体迷宫媲美,甚至,还远胜于一座实体迷宫。 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它的结构与这本书所描绘的中心事件的发生地克里特迷宫如出一辙。而克里特迷宫,也是世界上一切迷宫中最悠久、最具有惶惑感、最迷人的迷宫。 编者按:本文为《迷宫之谜:从忒修斯到博尔赫斯》的译者手记,澎湃新闻经中信出版集团授权发布。标题为编者所加。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你不只是你自己
- 下一篇:罗伊·雅各布森:挪威文学是温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