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这本书,教会我“抬高目光”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9:11:55 解放日报 孙圣英 参加讨论
皮埃尔·阿多是法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史家、古典学家,也是福柯最欣赏的哲学家之一。在他看来,在古代西方,哲学不是理论研究,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阿多所著的《别忘记生活》一书,书名来自歌德的一句名言,并直白地表达了作者的态度:“哲学并不仅仅是一种言语和写作,还在于集体的、社会的行动。” 此书译者、国际关系学院外语学院法语系教授孙圣英撰写的这篇翻译手记,既记录了她克服重重困难的翻译过程,也讲述了翻译这本书对于她个人生活的意义。 从误解到了解 皮埃尔·阿多(1922-2010)是法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史家、古典学家,也是福柯最欣赏的哲学家之一。在他看来,在古代西方,哲学不是理论研究,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他的代表作有《精神修炼与古代哲学》《古代哲学的智慧》《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等。 阿多的作品已有数部被译成中文,而我翻译的是其《别忘记生活》一书。翻译这本书耗费了我四五年的时间,对我来说,这意味着一次深入的学习经历,一次全面检视自己内心世界的反省,一次用融贯东西的视角重新审视自己哲学认知体系的尝试,以及一场触及心灵、深入生活的对话。 在此之前,我对阿多并不熟悉。刚拿到书的时候,我还以为又是一本当代心灵鸡汤,但是随着阅读的进行,发现自己完全误解了阿多。 阿多从宗教到哲学与众不同的经历,造就了他哲学观念的独特性。虽然他常被人称为文献学家,但他的作品却完全不是为掉书袋而作。《别忘记生活》属于作者“非同寻常的意义”的代表作。据作者所言,此书“自始至终所表达的是歌德对生命的殷切爱意”。事实并不仅于此,阿多的思想穿越时空,纵横捭阖,从生活出发,对西方的思想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阐发,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观点。有评论者认为,阿多写下《别忘记生活》,就如同它的名字一般,试图通过歌德说过的这句话及歌德本人来阐述自己对于哲学与存在的感悟,希望人们不要忘记生活本身所带来的存在层面的快乐,并将这种感悟发展成一系列系统的思想。 翻译中的重重困难 随着翻译工作的开始,我发现自己遇到了重重困难,这些困难可以分为三类,即语言理解障碍,内容上对各类哲学思想幽微之处的把握,以及再现为中文时的选择困难。 第一类语言障碍并非来自法语,而是主要来自著作中的非法语部分,因为阿多的法语通透明澈,没有任何佶屈聱牙之处,但是作为哲学家,他可谓博学广记,在文中多处引用德语、拉丁语以及其他语言的原文,对这些非法语的引文如何理解是一个现实性的困难。高频率的多语言引用也是翻译法语哲学类著作的译者需要面对的常态。 第二类更大的难度来自于对众多古代和近代哲学家观点的辨析和理解,阿多在书中信手拈来众多哲学家的著作和思想。其中,阿多对歌德的思想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尤其是歌德晚年之作《原辞》。《别忘记生活》第三章内容所讲的是《原辞》中的几位神灵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并使用歌德其他作品中的一些引言作为依据。这一章对歌德所有作品几乎都有提及,比如《浮士德》《漫游年代》以及诗歌《亲和力》等等。 第三类问题就是在将阿多的思想转化为中文时用语的表达处理,尤其是如何在中文中准确地传达一些出现频率比较高的、内涵丰富的外语词。比如,同一个法语词,中文应该译成“现在”“当下”还是“目前”,“存在”“生活”还是最简单的“是”?每一个词处在不同的语境中都面临一次新的选择。综合以上种种,翻译这本书确实是巨大的挑战。 翻译进展缓慢 面对不同的困难,只有踏踏实实地逐个解决。我专门找来并阅读了书中所提到的古代哲学家的代表著作,尤其是反复提到的部分。比如,在翻译第三章时,一开始遇到对歌德文章的各种引用和分析,我总是需要停下来按图索骥,一个个去查找对照。后来发现这样做效率极低,于是我索性完全停下翻译工作,将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歌德全集》全部通读一遍,系统地了解歌德的哲学理念和文学作品的风格,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印证。读完之后再重新翻译第三章,行文明显更加自如。 如果说我对古代先贤哲人思想的辨析和理解尚有一点哲学基础,那么对阿多本人思想的了解和学习就完全是从零开始。在我交稿之前,阿多的另一部代表作《古代哲学的智慧》和《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已有中文版问世,且译者均为国内水平较高的学者,其译作质量是可靠的。于是,我再次放下手头的翻译工作,对这两部著作进行认真学习,尤其关注它们对一些术语的处理方法。 《别忘记生活》译成中文只有11万字多一点,原著也只是一本比较薄的小书。然而基于以上三类困难和解决困难需要的时间,相对于这部著作的长度而言,我的翻译进展真的非常缓慢。但是这种缓慢的翻译让我获益良多:首先是知识上的积累,其次是内心的反思,以及生活中的指引。 从“惑”到“不惑” 我翻译这本书与哲学大家翻译专业著作不同,并非高屋建瓴,而是不断学习领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对相关主题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尤其对阿多提到的哲学家及其代表观点也有了相对清晰的认知。可以说,翻译过程中学习到的这些知识,恰好帮助我全面系统地了解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 法国文学一向与哲学关系密切,阿多这部智慧通达之书对文学的引用也非常多,尤其是对歌德和法国诗人波德莱尔著作的引用。阿多对《浮士德》《学习时代》《漫游时代》和波德莱尔诗歌的分析非常独到,其方法和视角与文学界对两位文学家的研究迥异,让我耳目一新,为我以后的文学研究提供了更高的起点和更独到的参考。 与此同时,翻译《别忘记生活》也是一场为期数年的精神洗礼。中国人常说“四十不惑”,而这部著作的翻译历程,正好见证了我从“惑”到“不惑”的过程。 刚开始翻译《别忘记生活》时,我30岁出头,正处于个人发展历程中最为迷茫的阶段,知与不知的混杂期,激情与无力感时常交替袭来,让我无所适从。翻译这部著作给我提供了一个暂时忘记这些疑惑的机会,让我全心投入一次求知的历程中。书译完出版的时候,我已经39岁,基本完成了从迷惑到清晰的过程,可以说真正实现了“不惑”。即使还保留一些“惑”,也已经心下淡然,不为“惑”所惑了。 中外哲学的深层互通 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我自身的成长,《别忘记生活》让我习惯于每天检视自己的内心,思考人生的道路以及面对人生的态度,它理性、深刻、宏观的风格给予我浸润式的陪伴。 在翻译的过程中,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会本能地从东方思维出发理解西方思想,在克服各种困难,实现基本理解之后,依然会不自觉地回到东方思维的出发点,再度审视这部法国当代哲学家的代表作,并有新的理解和感悟。东西方文化尽管有视角的差异,但中外哲人的追求其实有其深层的共通性,阿多的自然主义伦理与现世精神修炼的人生态度,与《道德经》中的“观复”、陶渊明的“托体同山阿”,王阳明的宇宙同声同气、知行合一等等观点,无疑有着共同的精神追求。虽然阿多关于星宿体系的发挥不乏神秘主义色彩,但是他全面摒弃宗教神学体系,转而重视自然伦理,重视个体感受,强调以精神修炼作为生活方式,以开放的心态面对生活,这一思维模式对现实生活中的大多数人来说是颇具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的。 这个大多数人中首先就包括我自己。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在从青年到中年的这个阶段,工作上面临与日俱增的挑战;孩子在一天天成长,需要更多的陪伴;父母垂垂老矣,饱受疾病困扰,负重前行的我对生活有了更深的体验和感悟。而《别忘记生活》教会我抬高目光,学会俯视生活,孤独中不寂寞,困顿中不局促,宽容自己,宽容他人,无须心心念念成为更好的自己,只需要坦然面对生活本身,坦然面对自己内心的阴影与光明。因为,每个人都已经是更好的自己,而生活也已经是更好的生活。我翻译了《别忘记生活》,这本书恰好为我自己的生活提供了指引。 一场孤独中的相遇 与这本书的相遇,通俗地说,是一场结局幸福的媒妁之婚,如果高雅一点如德勒兹所言,就是一场孤独中的相遇。不经意间接下的一本书的翻译,让我发现了以前未曾发现的潜藏于内心深处的问题,解决了我内心中的许多莫名的困惑,让我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更明确的定位。在合适的时间遇到这样一本书,让我看待人生、看待世界的目光在不经意间有了巨大的变化,帮助我顺利地走过迷茫的中年初期。有藉于此,我对阿多怀有深深的感激之情。 在我看来,《别忘记生活》的内容,简而言之就是古人与今人相通,东方与西方相通,哲学与文学相通,书籍与心灵相通,心灵与宇宙相通,万物相通,人生豁然开朗。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翻译这本书给我的感悟,孔子的一句话无疑是最贴切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