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由生命的源头看到自己
http://www.newdu.com 2024/11/29 04:11:08 未知 水秀乡 参加讨论
生命的缘起,深远玄妙。人类也罢、家族也罢,都是一个宏大的系统,每个枝节末端,都有生命的生生不息。它们赐我们力量,也给我们打击。让孩子经由生命的源头,看到自己——我想,这是海灵格《洞悉孩子的灵魂》中所要表达的核心要义。 从某种意义上讲,海灵格的家排(“家庭系统排列”,心理治疗领域一种新的治疗理念)工作是在绘制一幅地图,一条蜿蜒生命大河流淌的曾经。这样一条河流注定不会是直线奔涌,每一条河岔、每一个渡口,都留下了一些沉淀和印记。河水流走了,但这些隐匿的存在并没有消失,只是人们不自知罢了。 荣格的理论中阐释的集体无意识,用在此间,似乎可以唤作家族无意识,或者是家族集体有意识的遗忘和掩埋。这些我们不知的或者被有意识掩盖了的真相,仍会在生命中汹涌波动,伺机为他们的命运发声;也可能由于压抑而分外强烈,在生命的某个时刻、某个场景之下,波涛迅猛地冲毁堤坝,截断了我们的生命之河。 而我们无需讶异。重要的是,看见。 《洞悉孩子的灵魂》采用了对话和案例的方式,呈现了孩子们面临种种挑战下的生存,诸如受害、自闭、自杀、残疾、强奸、领养、流浪,以及学校、父母、机构对待孩子问题的策略。所有问题的解决,都经由家排的方式切入。纵观全书,海灵格强烈的信念、态度和意志尽在其中。我们不能忽略他的宗教背景,这一点在他的理念和行为得以充分展现。相较于很多心理学流派的大师所采用的近似中庸的姿态而言,海灵格无疑是格外坚定甚至可以说强硬的。 在《凯文的排列》以及大量的案例工作中,海灵格逐字逐句地带领案主进行对白,是完全主导地进行干预。也就是说,排列这一行为是当事人在自发地进行,而对话则全部按照海灵格的语言进行表述。这些言语是否发自当事人自己的需要和意愿?不得而知。在《帮助一个自闭症的妹妹》的案例中,自闭症的女孩语言表达之清晰完整甚至超乎常人,如果将之定义为自闭症的话,在病症诊断上就已经需要仔细斟酌了。 在论述“好的良知”一节中,将恐怖分子的行为定义为出自他们立场的良知,恐怕是失之偏颇的。既然是良知,本身就是一个正向的词汇,把良知称为好的良知和坏的良知本身就有问题。如果将之更替为“信念”这个稍具中性色彩的词汇,尚能勉强接受。同样的问题还存在于“施害者和受害者”的章节中,如果说在施害者面前需要变得更加谦卑,我是无法认同的。换一个字眼,“理解”,似乎尚可。 最难以理解的是书中涉及的所有案主均不在现场的案例,如一个厌食症的学生,带来这个问题的是她的老师,选取的几个家庭代表均与当事人无关,在老师面前做家排是否只为促进老师对家庭的理解? 阅读海灵格的书籍,对生命、系统的尊重让人感同身受,如大江大河般生生不息。许多概念、方法的阐释和运用又让人心存疑惑,像激流弯道的冲击。 《洞悉孩子的灵魂》 【德】伯特·海灵格 著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中国教育报》2016年8月29日第12版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蒙学经典中的“读书诀”
- 下一篇:日常的变异:读唐棣新作《西瓜长在天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