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顾炎武《肇域志》沉沦三百年终刊印

    以“经世致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思想为后世称道的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顾炎武,一生著述丰富,世人言其代表作,皆推《音学五书》、《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而《天下郡国利病书》的姊妹篇《肇域志》多数人却只闻其名难见其全貌。昨天,300多年来未能刊印的《肇域志》,经过22年的编纂工作终于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的首发研讨会也同时在顾炎武的家乡昆山千灯镇召开。 
    首次全面整理《肇域志》
      顾炎武自27岁起开始搜集大批资料,包括地理、政治、经济等内容,后在50岁前后将这批资料一分为二,取有关政治、经济者为《天下郡国利病书》,有关地理者为《肇域志》。但拆分时比较粗疏,政治、经济、地理三方面内容在两部书中均有涉及,有些提出问题和罗列不同说法的材料在《肇域志》中,而大量考证资料却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二书其实是互为补充、互为考证。 
    据《肇域志》主编之一、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王文楚教授介绍,《肇域志》因顾炎武生前未能定稿故未能刊印,仅有少数抄本流传于世。原稿共15部,现存11部,流传至今主要有云南省图书馆藏本、四川省图书馆藏本以及上海图书馆藏本汪士铎整理本三种版本。1982年开始整理点校试样后,确定选用云南省图书馆藏本作底本。 
    据统计,历经22年的点校,全书共出校勘记13000余条,引用史书、子书、类书、字书、文集及明清民国总志达数百种,是对《肇域志》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整理。 
    对治国平天下的反思 
    “《肇域志》是顾炎武经世致用学术思想的实践。”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王家范如是评价《肇域志》的学术价值。他认为,顾炎武一向有“学期致用”的志趣,治史同时重视地理沿革的研究,这决定了《肇域志》不会单纯成为一部自然地理著作,而是广泛记录了各地自然资源、民风习俗、农田水利、赋役漕运、兵防交通乃至黄河流变患害等。 
    王家范认为,《肇域志》更是一部全方位研究其所处的近现代社会史的实录,顾炎武是怀着一种强烈的文化追求在书写。他一方面关心中国的土地,但更关心的是社会生活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他是在将我国历代治国平天下的经验加以汇总和反思,从他辑录的失败的经验居多可以看出,他的主要态度是反思。在封建社会走入末路而西方民主思想还未传入的历史时期,顾炎武试图对封建社会进行全面总结具有重大的启蒙意义。 
    同时,《肇域志》纵向贯穿了《二十一史》,横向参考了一千多部地方志书,而当时他所见之书至今已佚失者不在少数,如陕西部分的嘉靖《商略》、《陕西行都司志》、云南部分的洪武《云南志》、万历《云南通志》等珍贵史料,皆赖顾炎武摘录才得以保存。来自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历史研究所的专家均认为,《肇域志》的出版将极大地推动明末清初历史转轨时期的学术思想的研究。 
    记者另获悉,由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主持编纂的《顾炎武全书》也将于2007年出版。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