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歌剧艺术的不断发展,歌剧在中国观众中有了一定的基础,更积累了一批优秀的歌剧剧目。一部好的歌剧作品能否走进人心里,舞台呈现非常关键。观众对歌剧的欣赏不仅局限于剧情、音乐和表演等方面,对舞台呈现的艺术化、科技化、现代化同样有着更高的要求。随着科技的发展,设计者们打破传统舞台布景,运用更多高新技术媒介,打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舞台效果。于是,现代科技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舞台艺术创作领域。艺术与科技相辅相成,提高文化的创新力、影响力和竞争力。 2011年,中国歌剧舞剧院推出的原创歌剧《红河谷》在舞台美术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该剧将现代意识与高科技有效结合,舞台效果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其舞美制景使用了云雾喷绘幕、圣山软网幕、红色切片幕、晒佛画幕等。为了更好地展现该剧所描绘的场景,舞台布景高至4米多,舞美设计使用电子遥控的机械平台,灯光器材则运用了性能领先的新一代电脑灯,并加入了多媒体投影等光电效果辅助。舞台上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与传统的舞台艺术有机结合,完美再现了藏族神圣的宗教氛围。高科技的运用改变了舞台呈现,丰富了感官体验,成为舞台艺术有力的支撑点,也成为传统布景与科技结合的典范。 2014年,中国歌剧舞剧院复排了中国民族歌剧开山之作《白毛女》,并拍摄成歌剧《白毛女》3D舞台艺术片。在拍摄前,剧组先后5次进行内部合成,舞美设计大大小小的改动几十次,全片拍摄场景多达15个,特效镜头超过600个。运用国际上最先进的数字立体电影技术和环绕立体声,极大地拓展了本剧舞美与空间的现代气质。舞美艺术与电影艺术两种形态的叠加,再插上全新高科技手段的翅膀,让观众能够在影院身临其境地感受并在两者之间找到全新平衡点,从而充分展示了中国经典歌剧的魅力,为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艺术视觉享受。 2015年,中国歌剧舞剧院的原创歌剧《星海》在天桥艺术中心上演。舞台科技舞美创作以歌曲《黄河大合唱》所表现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魂魄作为创作的原动力。在光影上从序幕到尾声由暗渐明、由混沌至鲜明来展现有着强烈梦想的有志青年的逐梦过程。技术上运用多媒体与简洁、凝练的布景道具相结合的手段,用写实、写意、诗化的色彩方式来呈现全剧中的各个场景,十几个场景从时间和空间上实现迅速快捷的瞬间转换。舞台中后区设置了28米长、纵深6米、角度30度的一组斜平台,通过与视频投影多媒体的结合,将剧中的大海、塞纳河、长江、黄河、黄河岸边巧妙地呈现出来。结合演员的表演,使观众视觉上有3D空间的真实感受,而且做到了各场景迅速迁换,创造出了视觉上的诗画意境,简洁且完整的一气合成的视觉效果。此外,为了更好地表现道具在剧中的支点作用,剧中床和窑洞的门采用了现代电子数控遥控技术,使其在演出中的移动变换悄无声息。布景道具与多媒体科技的有机结合,创造出立体的调度表演空间。 同年推出的原创歌剧《号角》更是在避免奢华又不失本体的创作立意下,运用三棱柱丰富舞台变化,同时节约空间,将云南与上海两个地域于三棱柱间切换。这种排列组合、打散构成的设计原理,使舞台在少用景的情况下作出更多的变化。几组小流动车台的运用,使得整剧无缝拼接,既流畅又有韵味,剧情更连贯。主要场景用了多媒体投影结合局部实景,虚与实、传统和现代媒介的结合,更有效地创造出场景和空间的转换。黑色投影幕和所有易携带实体景片结合,在不丢失歌剧厚重和气势的前提下,烘托剧情的走向,演员在舞台机械的配合下,将曲折复杂的剧情、强烈的人物情感完美呈现。 当代舞台科技发展迅速,舞台科技的运用已成为当代发展戏剧艺术的一大趋势,它是为歌剧舞台服务的,是辅助剧目情感表达的媒介,为舞台艺术整体效果提供了支点和桥梁,有着锦上添花的作用。但要注意的是,舞台科技在运用过程中也不应过分追求华丽的包装,甚至喧宾夺主、华而不实。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