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张艺谋执导的目前投资最大的中美合拍片《长城》早已杀青,却将档期一推再推,赚足了影迷的期待。近年来,中外合作制片成为电影行业发展的大趋势,一方面能够以合拍项目为平台吸引外资;另一方面,合拍片在合拍双方所在国(地区)上映,既可以实现中国电影“借船出海”走出国门,亦方便获得海外市场回报,可谓多赢。此外,海外并购、设立海外分支机构、依靠海外营销代理投资国产片等,已成为中国电影国际化投融资的常见模式。这些,都显示出中国电影愈来愈强的综合实力与国际竞争力。 重视发展中外合拍片 “合拍片热”始自2015年第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当时电影市场“全产业链”战略已见雏形,也以此稳固了亚洲第一电影市场的地位。这样的热度一直持续到今春的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项目签约总金额超过160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增加约18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项目覆盖范围和类型更加广泛,真正突显了电影市场作为交流交易平台的功能。至今,我国已经与加拿大、意大利、法国等14个国家签署了电影合拍协议。 调整、扩大与亚太地区的合作拍片,则是近期中国电影投融资方面的重要体现,与韩国的合作最为明显。中国与欧盟地区的合拍也在持续当中,其中以中法合拍为最, 《狼图腾》 《夜莺》《王子与108煞》 《山河故人》均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中美合拍则呈跨越式增长,并向高规格、纵深化方向发展,被业内称为:由“出口转内销”的合拍模式,进化到“全球化”上来。张艺谋最近执导的《长城》以1 . 5亿美元的巨额投资,成为中国影史上最贵的电影之一,也成为中美合拍投资之最。 《长城》汇集了好莱坞影星马特·达蒙、威廉·达福、佩德罗·帕斯卡和中国演员刘德华、景甜、张涵予、彭于晏、鹿晗、黄轩、王俊凯等组成超强阵容,由美国传奇影业领衔投资、制作,环球影业负责投资和全球发行,乐视和中影则负责投资和国内的宣发,创下多个中美合拍片的纪录。 总之,中外电影合拍,旨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互助交流,共同分享彼此的电影市场。其间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我国目前的合拍政策仍然看紧;合拍立项后,有关部门对合拍项目缺乏必要的支持;诉求不同导致合作障碍;市场挤压与资金外流等。如何促进双方通过合拍,跨越文化差异,从而实现真正的深度合作与共赢,将电影做成全人类共享的文化艺术作品,值得思考。 笔者认为,首先,政府应担当起海外投融资的主体地位,放宽与鼓励中外合拍电影立项政策,针对亚太、欧盟、北美不同地区调整合拍政策;其次,政府部门应降低门槛,并从提高优惠等方面着手,对传统电影企业合拍实施松绑,对新兴互联网电影公司采取灵活多变的合拍政策。加强引导和监管,使中方出资企业在合拍项目中占据更多的主动性;再次,合拍立项后,有关部门应着眼于中国电影海外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加大对合拍项目的国家支持,努力协调合拍双方的不同诉求,实现真正的资金与技术的互补;此外,应积极寻求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导演合作,利用国外主创团队扩展合拍片在对方所在国的市场和文化影响的成功案例来指导合拍片发展,使合拍片中更多地融入全球元素,主打全球市场,而非仅仅是中国市场。 巩固繁荣多种国际化投融资模式 除积极开展中外合拍项目,拓展中国电影的海外市场之外,近年来,中国电影业也在努力寻找并利用更多的“出海口” ,实现国际化传播。 一、海外并购。中国影视企业的海外并购近两年呈现出持续扩大的态势:搜狐花费150亿韩元收购韩国的Key East公司6 . 4 %股权;华谊兄弟则宣布牵手STX, 3年拍18部影片;电广传媒与狮门影业签下3年15亿美元的拍片协议,将投资对方50部影片,并按出资比例参与全球票房分账。除影视企业外,本土其他综合性民营企业如上海复星国际有限公司等也加入了收购国外电影公司的风潮之中。 二、设立海外分支机构。万达集团在此方面可谓典范,早在2014年,其在美国洛杉矶投资12亿美元建设综合性地标项目,负责整合好莱坞影视产业资源,投拍好莱坞全球发行的影视作品。海润影业也于去年在韩国注册了韩国海润电影公司,并计划在未来3年内,与韩国团队投资不少于6部电影的制作。 三、依靠海外营销代理投资国产片。电影国际销售代理商承担着“中间人”的角色,近些年已成功在海外发行了《锦衣卫》《功夫之王》 《鸿门宴》等影片。极光影业还特别成立东方之光影业,运作华语大制作电影,并参与国际电影项目的策划、融资、制作等工作。 四、推出以出品国际电影获取全球市场收益的金融产品。近期,上海游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美国Bliss Media和美国创新艺人经纪公司在美国洛杉矶成立游族Bliss电影投资基金,主营国际影视项目的出品投资、制作与全球发行。该基金预计首期出品投资至少10部全球发行的影片。 除上述几种投融资渠道外,影院投资以及民间游资投资外国电影等也是中国电影海外投融资的常见渠道。 完善投融资机制与国际接轨 尽管随着金融资本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产业资本涌向电影界,在去年的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排名前10位中已有8位涉足电影产业。然而,与国际电影强国相比,我国电影投融资尚存在距离。当下,与海外合作的电影投融资的政策尚不明确;对植入式广告等其他投融资形式也没有配套的政策法规;现行颁布的电影行业相关税收政策,力度与范围也都有限。特别是中国电影产业尚未形成成熟的信誉机制,庞大的金融资本投资有风险等问题,都成为当下中国电影国际化投融资发展面临的瓶颈。笔者就此提出如下几点策略: 一、借鉴北美、欧洲及亚太等海外市场的成功经验,探究国际电影强国的文化贸易政策、金融法规、税收制度以及关于电影投融资的政策法规和具体细则。其中,出台税收优惠政策尤为重要,这应当成为中国电影在海外投融资及推广方面提升其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此外,也要争取相关部门在经费投入、财政补贴、税收减免、信贷发放、外汇管理以及通关便利等方面出台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和措施。 二、政府有关部门应充分发挥主体地位,加强对具有较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国产商业片的重视与扶助。对电影“走出去”的各项工程给予更多的引导和直接投入,并就其具体过程不断完善政策法规的保障体系。 三、加强产业链各个环节的规范性,逐步培养中国电影的信誉机制,从而引导金融机构建立科学完善的电影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吸引银行信贷资金、私募股权基金等更多金融资本投资电影。特别是对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大片,应当引导投融资机构充分评估电影项目,从而降低投资风险。此外,在合理的定价及支付体系的保障下推广电影隐性广告;借鉴电影强国经验,开发电影全产业链条,特别是拓展衍生品市场等。这些都可以成为中国电影投融资未来发展方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