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曙色紫禁城》剧照,袁慧琴饰慈禧 不知道京剧《曙色紫禁城》的作者是不是受末代皇帝的老师庄士敦的回忆录《紫禁城的黄昏》的启发,将该剧这样取名。在已近黄昏的清朝末年,海外成长起来的德龄回国入宫,与慈禧太后度过了一段不平凡的时光,给深宫大内带来了一抹亮色、一丝青春的气息。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慈禧太后是中国的实际最高统治者,在她身边轻言妄动,可能会带来杀身之祸。所以,以往慈禧太后的形象在文学作品中生冷、阴骘、不苟言笑。但在这出戏里,慈禧并不是一个保守刻板的僵硬角色,她曾经有爱,只是由于特殊的地位,已经不能言爱。她对新生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但由于要母仪天下,对所谓的“奇技淫巧”还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而她在大臣、太监的环侍下,听到的几乎都是阿谀奉承之词。德龄的西方文化气质和口无遮拦、心无挂碍的性格,在深宫中有超群脱俗、玉树临风之感,为她打开了一扇小小的窗户,慈禧太后也能稍稍为她打开心扉,袒露自己的一点心迹。剧中的慈禧太后不同于以往文艺作品中的形象刻画,也可以说是一种人物形象的亮色。 对君临天下的人物的爱情描写,分寸是比较难以拿捏的。写过了,容易流于凡俗;浅尝辄止,却又难以感人。在这出戏中,青梅竹马的慈禧与荣禄由于身份阻隔,两人之间的交往、言语的交流变成君臣之间的套路和官样的文章。当荣禄有单独的机会和慈禧交谈时,在这样的规定情境中,两人性格表现各有推进。从荣禄的唯唯诺诺,到慈禧的袒露情怀,互诉由于身份的不同衷肠难叙,但终究挡不住对情感的渴望,这是人性的亮色,是人性没有泯灭的表现。在慈禧寿诞之日,当她听到荣禄受不了俄日两国官员的侮辱,一病不起,含恨去世,并且在临终前希望慈禧变法、维新图强,慈禧的感情终于爆发,改寿堂为灵堂,祭奠为国献身的荣禄。 如果要解读该剧的主题的话,德龄、慈禧和荣禄的真情流露,是对已近黄昏的中国封建王朝上层人物心灵的深度开掘,避免了脸谱化、简单化的弊病。 在艺术方面, 《曙色紫禁城》虽然从艺术理念和表现手法上看,都还比较传统,但不能否认,这是一部耐看同时能让人回味的戏。在网络上一些观众评论,由于该剧是根据话剧《德龄与慈禧》改编而来,所以戏是“话剧加唱”型的,戏曲化不够。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和成见,戏曲界在批评“唱得少说得多”的剧目时,总是一言以蔽之“话剧加唱” ,认为不成功的戏曲剧目是和话剧一个层级的。这些人从来没有好好研究过戏曲史或者是京剧史。就说京剧吧,早期京剧剧目中,说一说唱一唱,没有将戏曲形式运用纯熟的剧目比比皆是,包括观众耳熟能详的一些折子戏,水平低下,故事简单,除了个别剧目在表演上有独到之处外,大多数并不足观!反之,话剧的优秀剧目在思想上有深度,人物塑造上有性格,戏剧表现上有张力,不啻是戏曲改编的一条捷径。最近国家京剧院演出的《西安事变》 《伏生》和《曙色紫禁城》 ,不是有话剧的基因,就是从话剧直接脱胎而来,都得到了不错的评价。 如果仅仅因为该剧从话剧改编过来,“说”多唱少来作为衡量一部戏曲作品优劣的标准,那么不是戏剧观陈旧,就是眼界狭隘!早在2000年前,东方戏剧学的开山之作《舞论》就谈到过,戏剧表演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世间法” ,一种是“戏剧法” 。所谓“世间法” ,就是与现实生活近似的表演方法;“戏剧法”则是通过夸张的语言,经过训练的形体来表演的。虽然作者婆罗多本人倾向“戏剧法”的表演,但他也不排斥“世间法”的演出。二者可以兼而有之。长久以来,我们似乎把话剧和戏曲完全割裂开来,虽互有借鉴,但还没有上升到其本质都是戏剧这样一个高度。通过京剧演员演这样的清宫戏,其身段、念白更易于表现清宫生活,没有违和感。而通过改编话剧剧本,其文学性强、信息量大的特点依然保留,观众可欣赏回味的内容更加丰富。同时,话剧语言的魅力在京剧舞台上大放异彩。德龄的天真开朗却又颇具心机,慈禧的至尊威仪却又不失好奇,特别是瑾妃那三句“主子说得对”的台词,无不栩栩如生地描绘出人物的性格来。在戏曲创作遇到诸多问题的今天,话剧与戏曲多加融合,别开生面,可以开出一条戏曲演出的新路来。 再说表演,主演袁慧琴把老旦行当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她嗓音高亢洪亮,爆发力强,但亦可以曲尽委婉,将慈禧的杀伐决断可是内心也有柔软之处的多重性格的层次逐渐展示出来。既是演人物,又是在演行当。所以一出场就是碰头彩,显现出袁慧琴有很好的观众缘和剧场的掌控力。古人用“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来说明歌唱的境界,而京剧老旦本腔大嗓的唱法达到了演唱的本真高度,应该发扬光大。而像尖声假嗓的小生唱法是否应该加以改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导演的处理整体来说是完整的,由于剧本的文学基础好,塑造的人物还是很到位、符合身份。不足之处就是开场为了显示宫中早晨的繁忙与紧张,一队宫女在舞台上排队走过来走过去,就像电视剧为了营造现场感,拉一些群众演员在镜头前晃来晃去一样,手段单一乏味。其实戏曲表演还是有办法处理这样的场景的。另一方面,为了提醒观众这是京剧,来点戏曲把子,设置无谓的打斗破坏了全剧的整体氛围。如勋龄在慈禧面前与宫内太监的交手,既与规定情境相违,又徒生几分滑稽感。这种情况不止一个剧种如此。前不久国家京剧院演出的另外一出戏,写的已是现代战争,在舞台上杂耍似的翻跟头,让观众看了哑然失笑,割裂了一部戏的完整性。 总的来说, 《曙色紫禁城》是一出文学基础好、演员阵容齐整、舞台呈现优秀、展示出京剧国家队水平的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