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希玲 新一代学习词典的新理念、新模式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10:11:36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黄希玲 参加讨论
《二语习得与学习词典研究》章宜华著/商务印书馆2015年3月版/35.00元 对学习词典的研究是随着英语学习词典作为一种新的词典类型地位的奠定而发展起来的,包括理论研究以及词典史研究。词典史方面,有影响的有1999年A.P.考伊编著的《英语学习词典编纂史》(English Dictionaries for Foreign Learner:A History)和2010年亨利·贝戎的《英语词典编纂史》(The Lexicography of English:From Origins to Present),后者的第五部分以“一个新传统:为外国学生用的词典”为标题,对英语学习词典的起源、发展、特点、类型等作了详细描述。国内关于学习词典的研究侧重于理论方面,在搭配、例证的选取、语用信息的呈现等方面作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章宜华《二语习得与学习词典研究》是国内辞书界学习词典研究领域的新著。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出了新一代学习词典的新理念、新模式,发展了学习词典理论,对词典编纂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构建新一代学习词典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章宜华教授一直是“国别化”英语学习词典的呼吁者、倡导者、力行者。《二语习得与学习词典研究》是他基于广泛的、多角度的用户需求调查和实际词典编纂工作经验写就的。该书系统地阐述了英语学习词典的源流、发展和新一代英语学习词典的理论体系。针对我国英语学习者在使用牛津、朗文等英语学习词典时遇到的问题,作者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在大量用户需求调查的基础上,结合预制语块和构式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提出了新一代学习词典的理想设计特征以及新的释义原则和释义方法,建立了意义驱动的多维释义模式。 全书共分为九章。第一章全面论述了学习词典的渊源、性质、功能和类型,提出了学习词典的编纂必须“以用户为中心”的编纂理念。第二章以当下具有代表性的牛津、朗文等学习词典为对象,剖析了其编纂原则、框架结构、微观结构和索引结构,指出了国外编纂的学习词典的不足,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中国英语学习者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明确了从编纂理论和编纂方法上予以创新的研究目标。第三章介绍了在国内开展的大规模的词典用户需求调查,考察了中国人学习英语的特殊需求,为从事本课题研究积累了坚实而宽厚的支撑基础。第四章从二语学习者语言认知规律及其中介语发展的特点入手,进一步探讨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对学习词典的需求。为了探讨语言学理论与语言学习及学习词典之间的关系,作者在第五章分别介绍了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语用学、系统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流派与语言学习及词典编纂的关系,重点阐述了认知语言学理论对学习词典编纂的启示,为提出富有创新意义的学习词典编纂理论和方法奠定了必要的理论基础。第六章重点探讨二语习得与学习词典释义的认知机制,以及编写新型学习词典应该遵循的理论和方法,涉及释义理论的不同认知视角、学习词典与二语学习者的语言输入、构式论元角色与释义成分、词汇―构式互动与意义潜势等问题。在第七章,作者提出了新一代学习词典的理想设计要素和应具有的特征,包括词典的语块与构式特征、语块与构式的隐喻性特征、词典收词与释义的国别特征、词典注释的国别特征、学习词典的结构特征等诸多方面。第八章是该书倡导的学习词典编纂理论的核心和精髓,作者提出了学习词典释义原则和释义方法的创新观点——词典释义构式原则和意义驱动的多维释义模式。第九章结语部分对主要观点做了总结,强调了学习词典采用意义驱动的多维释义方式有利于编纂出具有中国国别特色的英语学习词典。 瞄准前沿理论,立足开拓创新 该书是作者多年来研究、编纂英语学习词典的成果,是作者对词典学是“一门集多种学科为一体的应用学科”(作者语)的有力佐证,其视角独到,论证严谨,是学习词典研究领域的力作。该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首次基于大规模的用户需求调查,分析了编纂“国别化”学习词典的必要性。 我国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引进出版了牛津、朗文、柯林斯、剑桥、麦克米伦等品牌的英语学习词典,为培养懂英语语言和文化的人才起了一定的服务作用。但是,这些国际通用词典并不是针对我国的英语学习者编纂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暴露出很多问题,作者认为,这些词典的收词、立目和释义,以及词汇知识内容和组织方式,都是围绕西方人的二语习得认知特点和需求来进行,最终用户群设定为全世界的二语和外语学习者,没有考虑东西方二语学习者的差异。为此,作者以普通高校和高中学生为对象,按年级和专业等分组进行了大规模的词典用户需求调查。根据调查和统计数据,分析用户词典选择及其影响因素、使用词典的方式特点、词典释义与信息的理解、词典语言与查阅技巧、我国英语学习者的实际需求等。书后所附的三个附件:两个“英汉双解词典用户调查问卷”和一个“释义接受调查问卷”,证明了该书的结论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 第二,提出了词典学理论的二语认知新视角。 作者详细论述了语言学理论与学习词典研究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的理论方法对词典体例结构、释义等方面的影响,涉及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法、语用学、系统功能语法,视野宽广。作者认为,传统语言学和词典学把语音、形态、句法和语义分割处理,而认知语言学与认知语义观能帮助我们认识二语学习者的语言认知特点,进而进行二语认知新视角下的词典编纂,如原型语义学与意义潜势、框架语义学与事件意义、认知语法与构式语法和事件结构与论元结构等对全面、系统地表征意义的作用。应根据二语学习者的语言认知特点和中介语偏误特点,来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语言输入,以及强化输入的词典信息表征方法,以利于词典促进用户的输入向摄入转化。作者提出“语言连续体”的概念,主张把语言的象征单位(即被释义词)放在一个能够全面反映词语意义潜势、功能和用法情景的“语言连续体”中予以诠释和凸显,突破了传统语言学和词典学把语音、形态、句法和语义分割处理的禁锢,创建了崭新而科学的学习词典编纂理念。 第三,提出了学习词典的释义原则与释义方法。 在二语认知新视角下,作者提出了意义驱动的多维释义理论和释义原则,包括词典释义的认知语言学原则、释义的认知经济性原则、释义的范畴化原则、释义的构式原则和释义的结构原则;根据这些原则,结合词典实例探讨意义驱动的多维释义模式和方法,包括词典释义和译义的整体方法、不同词类的释义与译义方法和基于构式压制的非常规结构释义等。多维释义理论和释义原则以“语法+词汇”为释义内容,把意义作为所有微观信息表述的驱动核心,以“词汇+语块/构式”作为释义的主要内容,多视角、多维度地描述语词的意义,建立基于语言交际模式的意义驱动多维释义框架,以及词汇―语义关系网络,这改变了传统学习词典语法驱动的释义方法,是理论上的创新。 第四,全面、宏观,而又具体、务实。 该书不是就词典结构中的一个部件进行探讨,是对英语学习词典作为一个整体全面、宏观地关照,但也有落点,即重点探讨适合中国学生使用的英语学习词典的研编。随着学习词典研究的兴起,近些年来出的一些专著只是选取英语学习词典的一个点(搭配、例证、设计特征、语用信息等)进行研究,或是对《牛津高阶英语词典》等牛津品牌的英语学习词典在中国的接受与研究做的一个总结。而该书是对英语学习词典的一个较全面的研究,作者引用了语言学、词典学等领域的文献共计309种,在对已有研究坚实把握的基础上,作者充分地描述了学习词典的缘起和发展,分析了主流学习词典的结构特征,基于对学习词典用户的需求调查和用户对二语习得特点和词典需求的分析,以认知语言学为理论基础,探讨了构式在二语习得和释义认知机制中的作用,提出了新一代学习词典的理想设计特征和适合我国学习者的学习词典的释义原则与释义方法。黄建华先生评价这本书“涉及面之广、依据文献之多、讨论事项之全、挖掘问题之深,我还是第一次见到”。 作者谈理论,也讲应用。在论述了释义的多维原则、双解原则、百科原则、整体原则、理据原则这五个意义驱动释义原则之后,作者用实例对意义驱动的多维释义模式进行了阐述。在该书中,动词、名词、形容词、介词、副词等被释义词都放在一个使用背景中来描写,突出其语义表征和功能特征。为此,作者主张改变传统学习词典凭编者知识经验进行释义和举证的方法,运用专门的语料索引和提取工具(词汇速描引擎)以及语料库模式分析的方法,提取语词各个义位的事件结构、构式论元结构和论元角色,利用句法-语义界面系统地反映被释义词分布结构和语义表征,这极大地提升了词典编纂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动词举的例子有deliver、collect,名词有collection,形容词有fresh、absent,其他词类有directly、about,该书就这些词目词提供的词条,是意义驱动的多维释义模式的具体化,是作者倡导的“国别化”英语学习词典编纂理论的实际应用。所以说,这本书不是书斋式的推论,既是理论研究者的参考书,也能为辞书编纂者服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