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艺 > 世界文坛 > 评论 >

《三重精彩》的精彩——评《三重精彩:笛卡尔的生平、著作与思想》


    
    《三重精彩:笛卡尔的生平、著作与思想》文聘元著商务印书馆出版
    《三重精彩——笛卡尔的生平、著作与思想》是笛卡尔哲学体系的专题学术研究著作。鉴于全书内容的广阔性——这一点副标题交待得很清楚,它兼具人物传记、哲学史、思想评传的多重目标,因此该书不仅是为专业哲学研究者所写,还有着类似于人文素养读物的功能。作者通畅明白的写作风格、遣词用句与叙述方式都表明,这是一本集严肃评论与哲学通识于一体的独特作品。
    占全书篇幅四分之一内容的前三章构成该书的第一部分,大致介绍了笛卡尔的生平事迹,尤其是他与波希米亚公主伊莉莎白和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之间的交往。她们对于哲学家的崇拜和热情甚至足以引发某些传记作家怀疑哲学家可能深陷在一场三角恋之中,这种罗曼蒂克式的情节由于建立在哲学家具有超人的精神魅力的事实基础上,所以仍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只是声名远播并不能遮蔽其最终悲剧性的命运,人尽皆知的事实是,笛卡尔在瑞典死于寒冷气候引发的疾病。在这里作者也向我们考证出,促使笛卡尔前往瑞典的主要动因并不在于北欧女王专门派出舰队迎接满足了哲学家的虚荣心,而在于乌得勒支大学对笛卡尔学说特别是无神论的指控。作者认为,这场官司带给哲学家的耻辱才是其远离故乡、远赴瑞典的主因。
    按作者的叙述和解读,哲学家的意外死亡并非单纯是气候不适,而可能是近代思想史中宗教对哲学与文化的专制,是专制迫害良心自由的悲惨历史的又一例证。
    接下来作者饶有兴趣地叙述了笛卡尔曾四度安葬的历史,在其中我们同样能发现新教和天主教的争议、法国大革命对教堂的冲击,这些都是哲学伟人死后长期不得入土为安的缘由。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相当长的时期里,哲学家的头骨在收藏家之间传递,甚至被视为圣物、视为新时代之光。略带讽刺意味的是,这或许与哲学家所信奉的身心二元论相反,他的头骨因被视为哲学家之伟大的标识而与其思想紧密关连,所以头骨上才会有这样的字句:“他的思想,天堂也为之欢腾。”
    笛卡尔死后,其著作和思想所面临的巨大争议,恰恰证明笛卡尔思想所具有的深远生命力和广泛影响力。争议主要围绕他的哲学思想展开,从“我思故我在”的几何学式证明方法到他关于上帝、灵魂和身体,以及实体与知觉的各种论断。但这位思想巨匠的工作并未局限于哲学领域,他同样深入研究了物理学、光学和气象学,尤其是几何学,其工作足以使得他被视为解析几何的创立者。
    本书的基本内容围绕着笛卡尔的哲学思想展开,在其一系列重要哲学著作中,作者选择了《第一哲学沉思集》,以之作为主要核心来表述笛卡尔的哲学思想,给出的理由是这本书系哲学分析的典范,在哲学史上具有经典的地位。
    讨论《第一哲学沉思集》就不得不提到笛卡尔对“我思故我在”的核心论证。在用整个第六章集中讨论这一声名显赫、意义重大的主题之前,作者在第五章中对怀疑方法进行了相对简略的处理,只是简短地将怀疑论证分为睡梦论证和对感觉的怀疑论证。尽管人们通常将睡梦论证处理为质疑感觉可靠性论证的一部分,但作者赋予睡梦论证更为丰富的内涵,从其引述中可看出,他事实上将形而上学的怀疑,即对数学为代表的理性知识的欺骗性怀疑看作为睡梦论证的一个部分,这一处理是特立独行的大胆做法,但也可能会引发争议。总体上,当作者以赞许的口吻提到笛卡尔去除浮沙的比喻时,他认为,怀疑方法虽然在目标上最终是肯定的,但形式上仍属否定性的操作而非视为中立性的态度。
    进入到“我思,故我在”的主题后,在多种形式的可能论证中,作者选择了两种论证形式,即怀疑论证和三段论论证。怀疑论证具有如下众所周知的形式:如果我怀疑一切,那么有一件事是不可怀疑的,这就是我的怀疑本身。但至此只证明了思之可靠性,作者敏锐地意识到,思维行为必须预设思维主体——“我”,有文献基础的补充论证部分在“思维”与“我”的关系面貌上依然模糊,在试图类比于奥古斯丁的论证之后,他最终引入句法结构做语法性的解释,完整句子通常具有主谓结构,因此“思维”向“自我”的形而上学过渡被解释为语法需求,而不是实体—偶性形而上学结构的要求。
    另一论证则颇令人意外,他依据《哲学大百科全书》的观点,将“我思,故我在”的论证分解为两个三段论证明形式,这无疑是对论证的简洁清晰的表达,这或许是作者愿意采用这个论证形式的原因。但这一三段论解释却有着困难,将“我思维,我存在”理解为从大前提“有思维,则有思维之物存在”的推理,无疑是与笛卡尔自己对三段论解释的反对直接相冲突的,作者在后面看到并强调指出了这一点。但令人遗憾地没有继续致力于处理这里的文本冲突。另一方面,将“我在思”处理为“我不能怀疑我在思”的小前提,并为此加上一个“我们思维,则我们不能怀疑我们在思维”的大前提,看起来有多此一举的味道:怀疑自我是否在怀疑在事实上是可能的,但自我摧毁的怀疑本身是非自洽的。
    接下来,作者讨论了上帝论证和万物存在的论证,大致完整地重现了笛卡尔关于上帝存在的效果论证和观念证明的基本内容,然后直接过渡至笛卡尔关于万物存在的论证。作者以相当不同的形式来处理他称之为万物存在的论证,这一论证的主旨在于支持世界的实在性,从而对一开始的世界怀疑论调做出回应。必须指出,感觉世界的实在性论证构成这场论证的中心,相对而言,一旦清楚明白的认识论原则得以确定,理智认知的真实性就并不存在真实困难,问题出现在清楚明白原则不能直接适用的感觉知识的可靠性,并同时解释感觉出错为什么并不足以威胁到感觉世界的可靠性。由于作者有意删去了对笛卡尔第四沉思的解读部分,导致他只能相对简单地处理感觉出错的威胁——这一威胁曾成功激发了第一沉思的怀疑论证,也使得感觉知识的可靠性论证得到简化处理。作者足够机智地依据笛卡尔的部分文本说,某些感知知识之所以可靠,是因为有理性的审查机制的帮助。
    但是,更大麻烦或许在于处理上帝论证和万物存在论证之间的关系上。作者清楚地认识到,上帝存在对于万物存在在原因上的最终地位。因此必须将书中万物存在论证的两种不同形式区分开来,关于万物存在的存在论证明,以及万物存在的认知论证,以感觉知识可靠性为核心的后者才是问题的关键。然而,上帝存在论证的意义不在于仅仅为万物存在做出第一原因的形而上学说明,在认知论证方面,它同样不可或缺,只要假设上帝是一个骗子,我们关于世界的全部知识,无论是理性知识,还是感觉知识,都会面临怀疑的威胁,作者相当明确地指出这点。不仅如此,一旦深入考察问题,我们被迫面对上帝存在论证与清楚明白原则之间的关系问题,这是在笛卡尔生前就出现的被称为“笛卡尔的循环”难题。
    总之,作者向我们提供了无论对普通读者还是专业人士都足够有用的一本关于笛卡尔的全面述评性作品。《三重精彩》不失为一部既平易近人又发人哲思的精彩之作。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