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艺 > 世界文坛 > 评论 >

凡尔纳的中译本


    近读 《<八十日环游记>首部中译本及早期女翻译家》(刊3月7日“笔会”),文中写到1900年薛绍徽和陈寿彭合作翻译儒勒·凡尔纳 《八十日环游记》出版后,受到很多中国读者欢迎。
    儒勒·凡尔纳是19世纪法国著名科幻作家,他的作品传达出人类探索未知的无限热情,激发人们追求梦想。在薛绍徽和陈寿彭合作翻译 《八十日环游记》之后,中国有不少译者精心翻译了凡尔纳作品。
    1902年,梁启超在流亡地日本创办了《新小说》,并依据森田思轩的《十五少年》和罗善合作翻译了凡尔纳的《十五小豪杰》。《十五小豪杰》是一部少年文学,梁启超被书中西方少年不畏艰险、同舟共济的精神打动,认为这本书可以“开发本国学生的志趣智识”,因此将它译出。
    受梁启超影响,早年留学日本的鲁迅于1903年根据日本井上靖的译本翻译了《月界旅行》,又据三木爱华与高须墨浦的合译本翻译了《地底旅行》。
    《月界旅行》讲述美国巴尔的摩城大炮俱乐部主席巴比康准备向月球发射一颗炮弹,建立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联系,法国冒险家米歇尔·阿当得知这一消息后,建议造一颗空心炮弹,他准备乘这颗炮弹到月球去探险。鲁迅的这一译本,于1903年12月在日本东京印刷发行。
    《地底旅行》(现译《地心游记》,好莱坞还据此拍了两部 《地心历险记》,于2008年和2010年上映) 写的是莱得布洛克教授和他的侄儿阿克赛在一位向导的帮助下,经由冰岛一个暂时沉寂的火山口,沿岩石中的洞穴而下,历尽艰险,终于抵达地心,最终奇迹般经由一次火山爆发,从地中海那边另一个火山口喷回到了地面。鲁迅这一译本1906年4月在日本东京印刷,由南京启新书局和上海普及书局发行。
    鲁迅之所以对翻译凡尔纳的作品抱有浓厚的兴趣,那是因为他“向学科学,所以喜欢科学小说”(鲁迅致杨霁云1934年5月15日)。在翻译 《月界旅行》时,鲁迅发出这样的感叹:“中国人做梦梦的是金榜题名,洞房花烛,而法国人却在幻想征服月球。”
    “五四”前,儒勒·凡尔纳的中译本大约有十五六种。除了梁启超和鲁迅的译本,还有一些译本值得关注:1902年,卢藉东、红溪生译了《海底旅行》,1904年包天笑译了《秘密使者》,1905年奚若译了《秘密海岛》,1906年周桂笙译了《地心旅行》,1914年叔子译了《八十日》 ……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凡尔纳的科幻作品再度受到译界关注。1957年,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周熙良译的《天边灯塔》。1957-1962年,中国青年出版社陆续出版了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包括范希衡译的《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王汶译的《气球上的五星期》,曾觉之译的《海底两万里》,杨宪益、闻时清译的《地心游记》等。
    1979年,中国青年出版社首先重版了以前出版的凡尔纳小说,然后组织译者继续翻译,出版了《凡尔纳选集》。与此同时,其他多家出版社也陆续出版了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在八十年代又一次形成了“凡尔纳热”。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