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 彭琰:当代艺术的魅力源于认识论 (之一)

    2017-11-10

    对社会、对事物、对现象有什么样的观点和看法,基于这个人的背景,而这个人对事物的认识及其认识的方法就是其观点的渊源所在。 对事物的本质、结构及其客观存在性的认识,是个...

  • 陶东风:关于当代中国社会灾难书写的几个问题

    2017-11-10

    概念厘清:什么是“社会灾难” 所谓“社会灾难”,与自然灾害相对,是指特定时期由于人为因素、特别是由于体制因素、由于执政党的重大决策失误或政治文化迫害造成的、给全社会...

  • 陈雨:从献礼片《百花》、《岁月如歌》看“文革”历史记忆的建构

    2017-11-10

    随着《论集体记忆》、《社会记忆》、《文化记忆》[1]等西方理论著作的出版,学界对记忆的认识和研究逐渐从生理学、医学领域,转向了社会、政治、文化领域。依照哈布瓦赫在《论...

  • 郑国庆:艺术自律与先锋派,及介入

    2017-11-10

    国内对于先锋派的理解泰半是把它放到现代主义中去看,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先锋派艺术(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俄国和德国的左翼先锋派)与十九世纪中后期的象征主义...

  • 徐贲:告别文学研究的“室内游戏”

    2017-11-10

    业余性不是不要专业主义,也不是反对专业主义,而是要在专业主义之外另有作为。许多信奉专业主义的人,自以为是“专家”、“学者”的,其实许多不过是有专业无智慧、有知识无...

  • 吴励生:孙绍振的美学之“酷”和经典之“眼”——兼论与夏志清经典之“眼”

    2017-11-10

    假如说许纪霖对晚清、民国以来的知识分子做“六代”归类[1]大致不差的话,孙绍振应该属于“十七年”那一代的,当然其模糊性也显而易见:从知识范型的意义上而不是从年龄段划界...

  • 汪晖:凤凰如何涅槃?——关于徐冰的《凤凰》

    2017-11-10

    2007年春天,在古根海姆博物馆的亚洲理事会上,徐冰用幻灯片说明他的作品。他提到了博伊斯和毛泽东。博伊斯是中国"八五"新潮美术效法的对象,也是徐冰试图与之对话的西方艺术家...

  • 李欧梵:小说的当代命运

    2017-11-10

    在《重构人文学科和素养》中,我举出几位中西大师级的学者,如维柯、萨义德、白璧德和朱光潜,他们这些人都是人文主义者,因为他们研究的出发点和目的都是“人”。除了人之外...

  • Ann Righey:当专著不再是媒介:网络时代的历史叙事

    2017-11-10

    摘要:在过去的50年中,出现了众多关于叙事在历史知识中的价值的讨论。而在其中,“叙事”则表现为一个给定的、并且仅与认识论相关的概念。笔者不认同这种观点。“叙事”的概...

  • 张金梁:书异其人——论黄庭坚其人其书

    2017-11-10

    (此文为应邀参加江西“黄庭坚书学研讨会”论文,论文集至今未出版) 引子 在中国书法批评史上,长期以来存在着“书如其人”之说,至今也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经典词语。综观书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