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当下中国文学理论正遭受方法论的束缚,二元思维的方法及观念化的方法,使文学理论僵化且远离文学实践。在这方面,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以其对于现实重要问题的...
作者简介: 张清民,河南大学特聘教授、《汉语言文学研究》副主编,主要研究中外文论与美学。著有《学术研究方法与规范》《艺术解释的向度》《话语与秩序》《20世纪30年代的中...
摘 要: 哈罗德·布鲁姆的文学批评与宗教批评在核心话语与精神救赎机制上的深度互文关系是其大众救赎的典型表征。布鲁姆借大众美育对社会文化大众进行宗教救赎的原因包括:他具...
内容提要: 特里·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n)在《理论之后》中对曾盛极一时的各种后理论进行了批判,提出文学理论要重新回归文学本体,要在道德和伦理等宏大问题上进行建构性的反思。...
摘要: 20世纪40年代,中国文学批评有三种阐释模式:一是直接运用理论对文本进行解释;二是运用某种理论分析具体文本,同时阐述所运用理论的精神和实质;三是在进行文本批评时...
作者简介: 南帆,本名张帆,1957年生,福建福州人。现为福建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闽江学者”福建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会长;福建省文联主席...
内容提要: 对于“强制阐释”之后的当代中国文论的建设发展,尽管目前有所谓“回归文学论”和“回归传统论”的重建思路与主张,但两种思路与主张都存在着理论构建的封闭取向及...
摘 要: 中国诗学中所说的“比兴”与西方诗学所说的“比喻”在修辞运作上都是“用相似或相关的事物进行比附”,但是两者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就修辞指向而言,“比兴”是在主观...
内容提要: 从相通处看,“体用”与“本体”本来皆为哲学范畴,“体用”至晚唐五代、“本体”至新批评尤其是兰色姆又皆成为诗学范畴;两者皆把语言本体论与世界本体论、诗歌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