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卢伯米尔·多勒泽尔是英语世界文学虚构与可能世界理论的重要代表之一,他运用可能世界框架取代传统的虚构研究的单一世界框架,认为文学虚构世界是一种特殊的可能世...
内容提要: “生产转向”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在文化批判理论研究中展现出的新的理论发展动向。在布尔迪厄的审美趣味与文化区隔研究、朗西埃的“感知的再分配”理论和当代...
园林近几年似乎已经成了中国当代艺术圈的热门话题。关于中国传统造园观念的常见说法就是天人合一,这已经成了一种极其庸俗的人云亦云,那么中国传统园林怎样天人合一?未必有...
内容提要: “文艺大众化”是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建构中的主流观念。延安文艺大众化运动在马克思主义史学批评的中国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延安文艺大众化...
内容提要: 从文艺复兴恢复了大写的“人”开始,个体自我意识就成为西方文学及理论的主要关注点之一。这一关注最终走上了两条道路,其一是消极的关注,它是以索绪尔语言学理论...
内容提要: 文本的意义源自哪里,是近些年文艺理论和美学界的一个热点问题。由此引发了两种意图观的争论,带来了三种文本意义观的争执。文本的意义不是任何一种霸权主体的独白...
内容提要: 文学理论进入“后理论”时代给人们提出了一个如何认识“理论”的问题。“后理论”要求人们再也不能强迫理论去继续行使一种解答现实的终极主义,也不能强迫理论继续...
内容提要: 总结与反思改革开放40年来当代中国文艺理论研究和学科发展之成就与缺失,以敏锐的理论触角感知现实与时代精神,在既有业绩的基础上再次出发,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
内容提要: 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批判精神在反思与转换过程中,诸如过时论、本土无用论、“激进化”等观点先后出现,如何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批判精神是当代文学理论与文学批...
内容提要: 直观是现象学研究的起点,情感直观是情感符号现象学研究的起点。舍勒将爱和恨看作不可再分解、没有本源的“情结”,这一判断难于解释人类丰富复杂的情感。以“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