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研究渐渐表现出“学术凸显,理论淡出”的倾向,缺少了问题意识和思想深度,陷入技术式的细碎枝蔓的流弊。本文以杨公骥先生的学术思想为切入点,...
内容提要: 20世纪80年代的“方法论热”是一场声势浩大的研究方法的跨界历险,文艺学美学领域的方法借鉴经历了从“老三论”“新三论”到西方人文社会科学方法的转变过程。新时...
内容提要: 约翰·拉斯金曾提出“纯真之眼”的概念,用以辩护他将艺术史解释为向视觉真实性进展的主张。这一概念引发西方艺术界和美学界的广泛争议。贡布里希从认知心理学及对...
内容提要: 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的理论形态是碎片化的,但仍然是关于文学活动的诸多方面的反思与一般性的追求,它对文学活动的各环节之间的关系都作了颠覆式的深化与反思。这种...
内容提要: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在文化软实力方面大幅度提升,作家创作高峰性质的作品是时代赋予的社会使命。能否创作出高峰文学作品取决于作家能否站在时代的精神前沿,精...
内容提要: 文学阐释的适度与失度问题不但历史久远,也非常复杂,它既关涉到阐释者是否合格问题,也关涉到作品的原意问题,更关涉到阐释是否有标准问题。而关于是否存在合格的...
内容提要: 我们做文艺批评、人物批评要做的工作,不是去说他好或者不好,而是要对某一种现象做学理分析,批评的魅力正在于对现象的分析,而不在于对现象的判断结论。通常专业...
内容提要: 影响当代文学批评的有八个理论问题,即当代文学与经典、审美与历史、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文本中心与理论霸权、作品的有机整体原则、文学批评是否科学、作家与批评...
内容提要: 韦勒克的“文学史理想”将文学的历史视为一个流动的、自我推动的总体结构,文学史家需要克服“历史主义”的限制,赋予个体及其作品独特价值。他以建构纯粹的文学“...
内容提要: 在受到毛泽东思想影响的同时,西方左翼学者也存在诸多误读和浪漫想象。作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西方同行”,西方左翼思想家展开了对毛泽东的《矛盾论》《实践论》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