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在审美之外,必须追问诚与真、知与善的问题。文学与人民的关联在于实践之中,而非纯然的修辞和技术领域,而实践的核心则是实事求是、因应顺变,这就要求将文学的审美性、...
赵树功的《中国古代文才思想论》,一定程度上可视为一部中国气派的古代文学原理研究力作。之所以如此定位,不仅因为该书具体而深刻地论述了作家文人的才情气禀、文才的独到性...
彭立勋的美学新著《中西美学范式与转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4月出版)选择了近20年来发表的部分论文,内容包括审美学、美学史、中西美学、比较美学、文艺美学等多个方面...
讨论什么是文学理论,似乎可以从一个最简单,最直观的做法开始:让我们首先看看那些被当作文学理论的既有文字材料,具有什么样的性质。 如果我们找一本文学理论资料集,就会发...
文学具有趣味性,文学作品所蕴含的“趣味”能够反映出特定时代的社会心理和价值取向。在新媒体时代重提文学趣味论,为当下繁荣发展的文学事业提出了新的理论课题。 文学趣味论...
王小波有篇杂文《体验生活》,他的看法似乎成为作家们的常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每一种生活都足可以写进文学里去,因此并不必特别去体验。这样一种看法能够成为常识,当...
1940年代后期开始的“冷战”,一方面导致了中西之间的意识形态对立,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海外中国文学研究的动态化和当下化,即突破了原来博物馆化的处理中国文学与文...
查特曼在《故事与话语》中提出一个著名的“叙事—交流情景”示意图:“真实作者→隐含作者→(叙述者)→(受述者)→隐含读者→真实读者”(西摩·查特曼:《故事与话语:小...
文艺和人民的关系问题,是文艺中常说常新的话题。比如,“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便是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反复强调的核心议题。现在看来,人民这个概念理应是中国革命的产物...
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当代中国最新发展成果,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富有时代推进特征的文艺思想命题,其中的重要命题之一,甚至可能是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