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点式批评在中国古代诗文、乐曲、书画、小说等领域曾被广泛应用,很多评点家的妙评令读者心旷神怡、手不释卷。中国古典小说理论与美学大多存在于序跋、笔记与评点当中,直到...
在中国传统学术体系中,经居四部之首,其他学术门类亦受影响甚至被限制,诗乐诸艺也不例外,在文论领域便有“文本于经”之说。汉代乃经学昌明(皮锡瑞语)时期,其时文艺理论...
摘要: 中日哀感美学,是对中国美学的物感、感物、兴感、感兴、感物兴叹与日本美学的物哀、物之哀、哀、知物哀、幽玄、侘寂、物纷、涩味等相似概念的概括归纳,它注重“物-人...
摘要: 作为美学家的朱光潜,其美学成就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评价,而作为批评家的朱光潜,其批评观念和方法论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也得到学界的普遍认同,但表达其美学思想和...
摘要: 中国阐释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构的路径和方法,在借鉴西方阐释学理论资源的同时,中国阐释理论资源的现实价值和当代意义值得重视。中国阐释学理论资源虽有...
摘要: 既有的中国民间故事价值研究具有着越过价值发生过程、直接呈现发生结果的局限,亦即停留在外在视角,概括、总结民间故事的价值功能类型层面。问题根源在于实践主体和认...
2019年8月17—18日,中华美学学会2019年年会暨“视界融合:美学、文艺学与艺术学的理论建构”全国学术讨论会在沈阳召开,来自全国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二百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
现代性审美开始于对无常与消逝的诚实面对,这是刻骨铭心的消逝,但却又无法铭记此无尽消散的忧郁。因此出现了现代性美学的吊诡:一方面,对此消逝的迅疾与无常的短暂如此敏感...
国民性与倒影结构 如果我们对鲁迅进入中国文化主流并发生重要影响的文体与思想进行划分,可看到两个明显的写作阶段,而且这两个阶段与鲁迅对“国民”及其“特性”的剖析相一致...
中国早期的画匠们,比如唐宋时期,更为重视材料的提取,那些矿物质颜料,比如石青、石绿、赭石与藤黄,都是从石头与植物里直接提取的,要画孔雀石,可能就直接从孔雀石那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