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丧葬祭祀礼俗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作为儒家始祖孔子和道家创造者老子以各自不同的观点分别在《论语》和《道德经》文本中进行提及或阐释。《论语》在谈及...
当代中国社会在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有重复率最高的不同的政治关键词。理解了这个关键词,就能把握住当下社会的基本发展脉络和时代精神特征。“中国化”与“大众化”,就是当代马...
作者简介: (美)弗雷德里克·杰姆逊 译 者: 蒋晖,北京大学中文系 编 者 按: 弗雷德里克·杰姆逊是美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的代表人物,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自发表以来,对中国半个多世纪的革命、政治、思想、文化等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尤其对中国文学的发展进程影响深远。正如学者所说的:“...
内容提要: 现代学术形成的标志是学科化和专业化,以及由此建立起的制度性基础。作为一门外来学科,美学在中国现代学术体制中的第一次出现是在晚清的壬寅-癸卯学制中。在蔡元...
作者简介: 王确,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2012年9月2-5日由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的“新世纪生活美学转向:东方与西方对话”国际研讨会在长春召开。来自美国、加拿大、新西兰、土...
内容提要: 在前期明代复古主义的思潮背景下,意象理论很大程度上受到儒家道学的“诗言志”观念的影响,与之相抗衡的则是被禅学浸染后的道家玄言诗学对意象理论的左右。而在明...
内容提要: “疏”和“野”在文学、艺术的领域中,有不同的美学意义。“野”的美学思想早在先秦时期就已萌芽,长期的发展中衍变出多种含义。疏野成为一个美学范畴,是在《二十...
内容提要: 中国当代文艺批评界很少从中国当代喜剧艺术实践出发,认真总结中国当代喜剧艺术的基本规律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中国当代喜剧理论的建构,而是援引其他理论批评中国当...
内容提要: 形式美的生成可分为两个阶段:其一,从形式到美的形式;其二,从美的形式到形式美。世界万物都是有形式的,但它们的形式不一定都是美的形式。某种形式被人们认定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