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按西方的艺术史叙事逻辑,当代艺术的诞生是以现代艺术的衰落为代价的。它是一种没有历史方向和意义的艺术,即后艺术。对我们来说,当代艺术是在传统与现代、自我与...
内容提要: 当代中国对巴赫金文论的接受凸显出三大特点:其一,基于多语种、多学科的参与,已形成巨大的覆盖面;其二,源于文学理论建构与文学批评实践之有效结合,已产生较强...
内容提要: 与经典叙述学侧重逻辑、符号分析,忽视叙述驱动力不同,保罗·利科选择回到亚里士多德:叙述首先被界定为人的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智慧即“叙述智力”的体现,具体...
内容提要: 美的本质是中国当代美学中的核心问题,构成美学教科书的理论基石。然而,当我们将目光转向国际美学界尤其是英美美学界的时候,却找不到这个问题的踪迹。事实上,在...
内容提要: “法国理论”可以理解为经过美国包装后法国各派先锋理论的总和。今天它在本土所遭遇的反思命运,也还是带着当年“美国化”的印迹,包括《法国理论》等法国学者的相...
内容提要: 叔本华的哲学思想包含着丰富的现象学元素,他对于直观活动的分析与胡塞尔的直观学说和意向性理论之间有着内在相似之处。从现象学角度看,叔本华所说的观审实际上是...
内容提要: 在本雅明的艺术生产理论中,“视觉”是一个并不显见却又至关重要的议题。首先,技术作为本雅明艺术生产论得以展开的内在逻辑起点,在历史语境中的具体生成及其内在...
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阿多诺的批判理论充满了对当下人的生存状态的终极关怀,他试图通过绝对批判建立一个没有任何压抑和统治的个性解放的社会,实现人的本真生存方式,这是一...
内容提要: 明清市民美学思潮有一种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倾向与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休闲美学。探讨中国古代美学的“闲”范畴时,只有把“闲”范畴与明清市民日常生活审...
沈从文从寂寞走向高贵的舞台,以其创造独具特色的“沈从文体”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虽在建国后沉寂了30年,但作为出色的小说和散文大师的地位最终被世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