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古今/中西两种“文学”概念的演变最终以结果而不是过程为人所熟知,其间的断裂更加引人注意。概念的转换虽以西学汉字术语成为常用概念而告终,但历程却远比“替换...
【内容提要】 从思想生产的角度探讨当前文学理论的知识创新,是一个具有学理深度与当代意义的学术话题。思想的生产作为价值和意义的创造,它对知识的创生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奠基...
【内容提要】 在19世纪现代资本主义体制下催生的新文学类型中,侦探小说无疑是最特别的:它既是现代性的新产品之一,又是它的象征和论据。这是因为,作为全新的生活经验与知识...
摘要: 鲍德里亚继承了法国新左翼知识分子开启的微观政治学思想,指出消费社会意识形态的控制已经由马克思商品经济中的等价交换关系演变为符码的策略性关系。他不满意马克思对...
摘要: 在学科建立之初,美学便具有与身体有关的感觉和感性认识的双重内涵,即包含着当下性与超越性的双重维度。但在启蒙运动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理性主义氛围中,审美超越性的维...
【内容提要】 中国社会、中国文化、中国文学的“现代性”正式形成于五四新文化、新文学运动,与那时所说的“新”是基本相同的一个文化概念。迄今为止,它仍然是体现中国社会、...
【内容提要】 借以两种饭店的性质及在审美上的得与失,考察两种不同性质的艺术,以及两种不同的“艺术终结”观。用毕达哥拉斯的参加奥运会的“三种人”的比喻,说明回到对艺术...
核心阅读 ●网络平台正在部分地实现让普通读者参与到文学批评活动中来。不仅是发表在网络上的通俗文学,即便是纸媒发表和出版的所谓纯文学,在网络上也有可能成为讨论的热点...
编者按 文论史,是一门研究在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中发生作用的理论、主张、观念之变迁的学科。它与文学史既相融合,复又有其自身的渊源、沿承、演化及其在思想资料上的独立性。...
【内容提要】 规范程序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衰败,文学艺术的价值就在于独出心裁的创新。艺术实践者们求新、求异、求奇、求变、求超越的趋势,正是形式主义陌生化理论极力宣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