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流行于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西方新文本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不单是学术界对经典文本主义、结构主义等文学理论作根本反思的产物,它更有其深广的新文献学方法论与文学...
【摘要】 进入20世纪以后,西方美学发生了影响深远的“身体转向”:作为“感性认识的科学”,它开始回归身体—主体和生活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实用主义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自皮...
在长篇小说 《施蒂勒 》 (Stiller) 中 , 马克斯 ·弗里施 (Max Frisch) 让施蒂勒这位公诉人发问道: “一个人在他有生之年能做些什么呢 ?我对这个问题一无所知 , 它让我迷惑不已 ”。 [1]弗里...
【作者简介】 周宪,南京大学文学院 《三国演义》开篇,“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其实,分分合合不但是天下发展的大势,亦是艺术发展的历史逻辑。从艺术的现代...
【摘要】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所提出的鉴赏判断的二律背反是康德对审美现象中普遍存在的内在矛盾的特殊表述形式,是他的不成熟的辩证法的集中体现。他经过复杂的论证自以为解...
在当今的学术界,“认同”( identity)成为一个高频词汇。由认同概念生发出的子概念更是不一而足,譬如自我认同、性别认同、文化认同、族群认同等等。认同问题的相关研究涉及政治学、...
【内容提要】 唐小林先生从皮尔斯的符号论出发,捍卫了卡西尔将艺术等同于符号的观点。他不仅对拙作奠基于索绪尔符号论的相反观点进行了有意义的商榷,而且还试图揭示索绪尔符...
2007 年,兹维坦·托多罗夫在弗拉马里庸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小书,书不大,不足百页,起了个耸人听闻的名字,叫做《文学在危难中》( La littérature enpéril,Flammarion,2007) 。这是他自19...
【内容提要】 “艺术终结论”是困扰整个西方艺术史的一个理论难题,柏拉图、黑格尔和阿瑟·丹托分别是其在古代、近代和现代的代表。我们认为,“艺术终结论”在西方之所以一再...
一 现代性的发生在西方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几乎所有前西方社会理论都是围绕着这个问题而逐步展开的 , 从康德开始 , 直到当代不同进路的社会理论思潮 , 人们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