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是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海明威在18岁时进入报界,从事记者工作,这对他的写作生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老人与海》的写作方式具有“电报式风格”。小...
关键词: 奥尔罕·帕慕克 《瘟疫之夜》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尔罕·帕慕克(Orhan PAMUK)近日分享了他最近出版的新书《瘟疫之夜》(Veba Geceleri)的故事。该书已于2021年3月在土耳其首...
一 魏隐儒先生不是文学圈里的人。我知道他的大名已是在清华大学工作一年以后的事。 1983年6月10日,清华大学文史教研组开会,老师们汇报近期工作。我主要谈了自己在读书上的困惑...
在全国庆祝建党百年之际,我想起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同心同德,顽强奋斗,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即致力于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实践;而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艺思想之间的融会贯通亦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即充分关注...
电影《柳青》把我的思绪带回到近五十年前的1972年,那年,我正读初中,读了一些文学作品,包括柳青的《创业史》。春夏之交,柳青到北京看病,并修改《创业史》第二部,就住在我...
1977年12月10日,我在北京远郊密云山区参加高考。这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就是北京地区语文考试的作文题目。那天,试卷展开,我一下子就兴奋起来,...
边塞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华彩一章,是诗歌中最能令人荡气回肠的部分。它的艺术张力在于,不仅能激发人民的家国情怀,而且包含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审美基因,成为历史的...
一 在古典文学研究界,傅璇琮先生的名字几乎无人不晓。 凡是与他有过交往的人,都会留下这样的印象:个头不高,额头很大,有点像梁启超先生那样,一看就知道是极聪明的人。在...
2021年4月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举行“青年学者谈南方史诗”学术讲座,讲座由本所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的屈永仙、杨杰宏、李斯颖三位学者主讲。吴刚副研究员主持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