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文学何为”是中西传统文论、诗学追问文学价值之定性的一个恒久话题。价值问题关乎人的生存质量与生命境界。文学是一种属人的存在,是人的价值的外化、呈现和人的...
摘要: 罗莎琳·克劳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经历了"结构主义"转向,将图像纳入"结构"的系统,对图像的形式系统内部的差异性和共时性的强调,与格林伯格目的论式的对现代主义...
摘要: 《给非哲学家的哲学入门》是阿尔都塞晚年总结性的著作,2014年1月由法国大学出版社整理出版。本文译自该著第14、15章。在这两章中,阿尔都塞以最简洁的方式概括了精神分析实...
内容提要: 由研究所和大学所构成的学院是文学批评的一支重要力量,但人在学院,不等于所从事的就是学院批评。在当前的批评中,有由出版机构的商业化运作所支配的推介性批评,...
内容提要: “葛兰西转向”最早起源于文学研究领域,是以威廉斯的文化主义与伊格尔顿的结构主义之间的论争为开端的。葛兰西转向作为新的理论范式,在为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带来...
内容提要: 典型后殖民理论主张文化的杂交与融合,常常批判与解构民族主义的本质认同;而非典型的后殖民理论则较多采用二元对立的方法,重新倡导坚持民族身份认同话语的重要性...
内容提要: 文学批评的根本特性是文学评价,而文学评价则关乎价值立场与价值观念。文学的价值内涵丰富多样,文学批评的视角及其价值观念也同样是多方面和多维度的,其中主要有...
内容提要: “理论”始于文学理论,但“理论”的进程却显示出对文学的不断的疏离。从文化符号学到福柯学派的社会政治理论,“理论”涉足的领域无边无际,唯独对传统意义上的文...
内容提要: 当代英国政治哲学家拉克劳与墨菲创立的“后马克思主义”,是当今西方学术界继“西方马克思主义”之后一种最新的左翼学术文化思潮,是当代西方新社会运动文化思潮的...
内容提要: 现代化的过程会给民族文化带来各种各样的改变。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人们的价值标准在发生着变化。全球化所带来的结果是,人们要把不同地方的艺术放在一起评价。不同...